
聽心從天
社會創新的理念在城市扎根近二十年,縱不能說已經發展非常蓬勃,但亦難得地把創變的思維滲透到各個界別之中,製造了另類的城市韌性。發展背後靠的是一代又一代,有心、有腦、有力的年輕人,為理想而無私付出。除了在鎂光燈下能見到的社創家,其實還有很多一直同行的從業員,默默地支持每個理念的實踐。沒有他們,那些「創辦人」根本無能為力。
但講理想,又談何容易?尤其在這功利的社會。就算內心有很強烈的calling(召喚),要決定投身這相對新興的行業,還是存在不少有形與無形的障阻。記得早年發展時,根本沒有太多人理解甚麼是「社企」或「社會創投基金」,曾經有一位年青的高才生,為了要繼續服務又怕家人不理解,就乾脆回家時交代說做「基金」便了。畢竟,對家人來說,做金融、做政府、做專業、大公司,在這社會較容易理解,相對安穩發展。
多年來,見證無數年輕人繼續投身這「無前途」的行業,像愚公一般,為更美好的世界努力耕耘,心裡著實十分感動和感恩。可能最初心裡微弱的聲音是因為摯親一句說話、童年一些經歷、朋友的人生故事、社會的不公允、信仰的啟發等,但慢慢地,隨著跟從心聲去努力,這些聲音會越發清晰,然後轉化為一份使命與天職。
相信未來社會會更明白這些創變部族對城市的重要性,而賦以更公平的價值體現。但這一天來臨之前,祝願他們能繼續聽心聲、從天命,化悲憤為力量,堅持實踐自己的理想。當愚公移山時,能感到彼此,便有勇氣再努力一次。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創辦人,投身社會創業、社商創效、社區創生。為善而變,因變而善。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