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香港很快就與內地通關,零售業界本以為生意很快可以恢復到疫前水平,所以進行了不少擴張性的部署,希望追回疫情期間的損失。只可惜,情況的發展並不如預期中那麼理想。原因是隨着疫情的結束,中國的房地產亦開始爆雷,而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亦一併步入困境,內地經濟下行壓力嚴重,老百姓都不敢作太多的消費。
在這種情況下,來港的內地遊客雖因疫情結束而有所增加,但他們的消費能力卻大不如前。導致零售業的經營困難重重,其中不少只好倒閉收場。吉舖處處的環境,連累社會情緒也變得低落,股市與樓市都缺乏新的資金流入。香港於是陷入了通縮的威脅。
幸好,美聯儲局在9.18重啟減息周期,令市場終於可以鬆了一口氣。美息回落為中國救市提供了不少貨幣量寬的空間,內地股市的低迷局面因而得到徹底的扭轉,港股亦分到一杯羹。在短短十天的時間裏,中港兩地的股市已累積了兩成多三成的升幅,連同社會氣氛也顯得樂觀起來。
這麼大的升幅所產生的資產價數以十萬億美元計,其產生的財富效應必有一部分流入消費市場。當人們覺得自己比之前富有,在消費的時候,自然會表現得較為闊綽,零售業因而有所裨益。
這種情況在國慶黃金周期間已開始有所顯現,趁假期出外旅遊的人數比去年有進一步增長,而生意亦有一成左右的升幅。據零售業人士估計,往後的情況當可以有進一步改善,原因是美息很有機會在未來兩年繼續向下調整,令美元的匯價備受壓力。由於港元須維持與美現的聯繫匯率,港元匯價無法不跟隨美元匯價同步回落。港元匯價回落後,外來遊客就會覺得香港的商品比前廉宜,因而比前更樂於在香港消費。這種情況持續對香港的零售業帶來利好作用。
另一方面,當港元匯價回落後,港人外遊的成本就會增加,在外地購物時,亦會覺得甚麼都好像比前貴了。這種情況將遏抑港人在外地的消費意欲,願意更多地留港消費。
如果股市裏活躍的資金是聰明錢的話,近期一些與零售業相關的股票,皆受到這些聰明錢的追捧,如美團、阿里巴巴、領展、九倉置業等,都錄得不俗的升幅。投資者應是覺得零售業的經營狀況正有所改善,而且前景良好,才會投資這類股票的。
現實是香港零售業經過一連串的淘汰後,能夠生存下來的都是一批競爭力相對強的公司,現在他們的競爭對手少了,租金又平了,盈利條件應比之前有所改善。因此,香港零售業最惡劣的時刻應已經過去,相信第四季的經營狀況會比第三季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