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3-11-23 16:02:32

艷麗的灰塑——嶺南傳統建築的頂上華彩

分享:
西環青蓮台魯班先師廟其的灰塑作品,

西環青蓮台魯班先師廟灰塑。

我參觀嶺南傳統建築,例如廟宇和祠堂,都會被它們的屋脊及牆頭上的灰塑吸引,它們色彩艷麗,造型栩栩如生灰塑厚重簡單的屋頂,形成鮮明對比

灰塑原先是用來美化建築接駁位和防止風沙雨水滲入建築,但由於灰塑主要材料是石灰,既可吸水,又可揮發水分,間接調節了微氣候,十分適合炎潮濕的嶺南區;石灰的碳酸鈣成分又可令灰塑的色彩保持鮮艷,因此,從明清兩代起,灰塑在嶺南便十分流行,亦漸漸成為嶺南傳統建築其中一大特色。匠師會根據建築主人的意願構思灰塑作品,並在現場施工,所以每幅灰塑是獨一無二的術創作。

廣州陳家祠山牆上色彩艷麗的灰塑。(圖片來源: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廣州陳家祠山牆上色彩艷麗的灰塑。(圖片來源: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在剛過去的周末,古物古蹟辦事處舉辦「嶺南傳統建築講座/工作坊系列 - 灰塑工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灰塑代表性傳承人邵成村師傅介紹灰塑的起源、藝術及文化價值並指導學員製作「福到眼前」灰塑,親身了解這項嶺南傳統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

邵師指出,灰塑的材料十分地道,包括石灰、稻草、玉扣紙、糯米粉、紅糖、鹽、桐油、 顏料等,通過加工發酵,再用銅絲、竹釘、鐵釘、瓦片等作為骨架,使用灰匙、錘子等工具在骨架上逐層加上草筋灰和紙筋灰,塑造不同的造型和紋飾,之後上彩而成。雖然材料和工具都是簡單和常見,但灰塑的製作並不簡單,每一步驟都必細心耐心進行,例如石灰需要充份發酵後才可使用;以發酵後的石灰混合乾稻草及合比例的糖而製成的草根灰,每次只可在構圖上塗抹三,待乾透後才可塗另一層三厘米等;另外,灰塑是現作,工匠必或嚴寒的天氣,殊不容易。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灰塑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邵成村師傅介紹灰塑工藝和指導學員完成「福到眼前」灰塑作品。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灰塑代表性傳承人邵成村師傅介紹灰塑工藝和指導學員完成「福到眼前」灰塑作品。

嶺南地區經常受颱風影響,為減少強風對建築屋頂的破壞,傳統建築的屋頂多採用厚重的轆筒灰瓦,屋脊甚至以青磚砌築,以增加重量。色彩班爛的灰塑為平實的屋頂和屋增添色並令它變得輕巧活潑,更可展示建主人的美好望和匠師的高超手藝

八鄉元崗村梁氏宗祠正脊灰塑構圖豐富,既有祈福平安,亦有吉祥富貴、多福多壽多子等寓意。

八鄉元崗村梁氏宗祠正脊灰塑構圖豐富,既有祈福平安,亦有吉祥富貴、多福多壽多子等寓意。

屋頂正脊上的灰塑裝飾,多以吉祥動植物,例如鳳凰、麒麟、公雞、鯉魚、龍獅子等為題材;兩側附以花籃、花瓶或詩文;垂脊的灰塑一般較為簡單樸素。

adblk7
粉嶺龍躍頭松嶺鄧公祠垂脊的卷草紋灰塑是香港常見的灰塑裝飾。

粉嶺龍躍頭松嶺鄧公祠垂脊的卷草紋灰塑是香港常見的灰塑裝飾。

「率履不越」是元朗屏山清暑軒其中一幅灰塑作品,寓意整理好衣冠後才可外出。

「率履不越」是元朗屏山清暑軒其中一幅灰塑作品,寓意整理好衣冠後才可外出。

目前廣府地區可考證最早製成的灰塑是佛山祖廟建於明代正德六年(1512年)的「郡馬梁祠」牌坊。

佛山祖廟「郡馬梁祠」牌坊。(圖片來源:佛山市祖廟博物館)

佛山祖廟「郡馬梁祠」牌坊。(圖片來源:佛山市祖廟博物館)

明清時期,嶺南地區大量建造祠堂和廟宇,灰塑裝飾亦隨之迅速發展,成為富有嶺南文化內涵的工藝品,吸引大批工匠投身灰塑行業。隨着明清兩代海外貿易的發展,灰塑建築裝飾在東南亞一帶也有龐大市場。

香港也曾孕育名滿省港的灰塑大師,今天我們仍可在西環青蓮台魯班先師廟欣賞到著名灰塑大師鄧子舟(1851-1930年)授男鄧居謙的作品,非常珍貴。鄧子舟是廣東肇慶高要人,十餘歲到香港拜師學藝,後來成為省港灰塑藝術大師,作品遍佈當時的香港、廣州、佛山、陳村、石龍等地;兒子鄧居謙(1902–1986年)幼年隨學藝,十多歲已與他共同作畫塑像,手藝不亞於父親。

西環青蓮台魯班先師廟其中兩幅由鄧子舟、鄧居謙父子於1928年完成的灰塑作品,非常珍貴。 西環青蓮台魯班先師廟其中兩幅由鄧子舟、鄧居謙父子於1928年完成的灰塑作品,非常珍貴。

時至今日,鄧子舟的曾孫等,仍在守業傳承,繼續把灰塑傳統技藝發揚光大。

 

作者為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