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博物館M+「貝聿銘:人生如建築」,感悟到偉大建築背後,有一套運籌帷幄的政治和商業智慧,因為建築是功能性藝術,投資大,絕非紙上談兵。而是結合了政治、經濟、藝術、科技等多方面的才智,才能成事。
以羅浮宮新翼為例,貝聿銘堅持用玻璃金字塔,是因為幾何結構對周遭的干擾最少,內外貫通,大大增加展覽面積。玻璃透光度高,內庭即光庭,可讓公眾在自然光源下欣賞藝術品。此構思獲當時法國總統密特朗及巴黎巿長希拉克鼎力支持,但遭到國內反對,迷信的認為金字塔如埃及墓穴,大吉利是,保守的認為現代主義的金字塔和羅浮宮格格不入。希拉克為了平息爭議,索性請貝聿銘實地建一個1:1金字塔新翼模型,讓法國人眼見為實,評頭品足後,終於過了凶險的輿論一關,但又有建材和建築技術的問題解決。貝聿銘要求玻璃透明,但巿面的玻璃卻不夠澄澈,於是他要研發新的更透明的玻璃,而拼合三角玻璃的扣,也上天下地四出找尋,結果找到帆船公司綁帆的較接近,每一步都險過剃頭。但羅浮宮的人執意要貝聿銘,因為第一、他是中國人,重視傳統;第二,他是美國籍,實際而創新,具備了最好的條件。
貝聿銘年近八旬時為卡塔爾興建多哈伊斯蘭藝術館,花半年周遊穆斯林世界的建築,又研讀穆斯林文本,他捨棄在濱海大道建館,因預見了遲早被新大廈遮蓋,寧願說服多哈創建一塊場址,就在多哈半月型內灣建人工島上,飽覽波斯灣的全景。乳白色石灰石,反照一天不同時間的顏色。
貝聿銘一直拒絕世界各地為他辦回顧展,因為他永不言休,M+破例獲答允辦回顧展,是因為貝聿銘對度過少年時代的香港充滿感情。展覽花了七年籌備,幾百件展品,仔細認真,是心血結晶。
貝聿銘說:人生如建築。人生充滿了變數和驚險,建築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