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個月沒公關露面的王岐山上周四再次出現在公眾視線。(新華社)
民企好事多磨,最新炸彈又來自一批連年大走資的大民企,從政經兩大角度來看,它們其實都背了不同的懸/原罪。
今次傳被中國銀監排查的,包括海航、安邦、萬達、復星及浙江羅森五大民企,特點都是連年大舉作出境外投資,安邦勢兇夾狼已不在話下,萬達以幾百億人仔勇闖荷李活亦令人目瞪口呆,海航嘛,境外大併購單單都是幾百億元起步,就算不涉任何陰謀詭計,金管部門又怎會坐視不理?
政治方面,唔使問阿貴,都知道是郭文貴大裸爆的延伸,劍指王岐山的海航系後,為公為私都要彰顯當局的正義無私,所以連消帶打找幾個級數相當的大民企,作為配襯海航系的清洗太平地對象,也是排解官忿民怨的最佳方法。
有趣的是,官場一直的詛咒,便是王岐山每次神隱一段時間後,便會有大老虎落馬,而王大哥已神隱了個多月,今次大排查自然令官場人人自危、心驚膽顫。不過,亦一如之前分析,大民企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在海外大灑千億金錢進貨,自然並不簡單,被點名的表面上固然是堂堂民企,但其實背後都有千絲萬縷的國企關係,應可視為特強種的「國民巨企」,背後有著糾纏不清的多方利益關係,更何況,若王系也被流美的阿貴打倒,習家軍往後顏面何存?所以大膽預計,這次事件最終又流於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結局。
從經濟上看,這批膽大的國民巨企,最棋差一著者,便是不斷以內地母公司名義進行海外大收購,動用的則是國營金融機構的巨大槓桿及天文巨貸,實在觸動了上下神經,若果它們早著先鞭在香港借幾隻殼上市,然後用香港上市公司之名進行海外收購,無論以行商及資金調動角度方面衡量,都遠較直接由中國境內發號海外大收購指令名正言順得多,這從騰訊(700)、恒大(3333)及阿里巴巴等超級民企迄今仍是固若金湯的表現便獲佐證,再沙盤推演,便是排查事件勢必加快民企急急找殼的步伐,港股殼價又勢將進一步迭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