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體育園主場館日前進行首次測試賽事,過程大致順利,不少人第一次親眼看到埸館的實體後,反應都傾向正面,認為建築宏偉,周邊配套設施及環境空間都不錯。畢竟,本港極有代表性的表演場地紅磡體育館,是於八十年代初落成啟用,距今已經超過40年,期間並沒有新的大型場館在市中心區落成。縱使紅館在開館時是如何先進,但在規模及設施上都已給鄰近地區趕過。無論從市民需要或打造盛事之都的角度考慮,香港一早就應該建好這樣的一個場館,幸而經過多番爭議及折騰,最終都是「遲到好過冇到」。
市民對遲來的新場館是滿有期望的,希望這個香港的新地標,可以成為港人的驕傲。基於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我們亦曾建議過啟德體育園多作測試,除內部各項設施外,尤其要測試交通配套是否足以在散場時疏散人流,以免盛事變出醜事。市民擔心事出有因,一艘郵輪只是幾千名乘客,也弄得排長龍怨聲載道,一個大型場館最多達5萬觀眾,怎不教人擔心?今時今日,當局一些小小的失誤也足以在網上引發無數負評,所以測試不嫌多,也為將來香港舉辦全運會作好準備,而測試也起了宣傳作用,讓市民更為清楚場地的實際情況。
觀乎現在的硬件設施不僅可以用合格來形容,更是超乎不少人的預期。場館設計走實用路線,美觀得來沒有太奢華的感覺,都是實實在在的不賣花巧,頗為符合香港的文化底底蘊。有人批評更衣室的設計及最前排觀眾席的視線問題,相信只要提出,都有辦法解決,令整個設施更為完善。
啟德體育園設施除了是供本地市民享用,亦是舉辦盛事的主要場地,要為香港成為盛事之都的目標而出一分力,甚至本身就要成為一個耀眼的打卡景點。以這樣的思維,就要做好不少的配套設施方便旅客,其中交通一環就必須要做好,例如一個演唱會的性質是吸引大灣區旅客的話,交通安排就要事前計劃好,包括估計好完場後過關返回內地的觀眾比例,是一套做法。而如果一個活動是吸引海外旅客為主,就要安排觀眾返回各區酒店,又是另一套做法。總而言之,在在都需要事前細心評估,因應客群種類作出不同的安排,亦需要隨機應變,考慮活動一旦超時又要如何應付,而不是聽天由命。
啟德體育園耗資超過300億,是近年香港落成的重要世界級體育及文娛設施,有助說好香港故事,亦是香港人的集體驕傲。當局可仿效外國不少的類似設施,平日沒有活動時,安排市民及旅客參觀,讓旅客加深印象,配合其設有的餐飲及玩樂設施,將整個啟德區包括郵輪碼頭一帶,定位為香港一級景點區,與西九互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