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4-10 04:31:57
日報

包容不同生活習慣 控煙過度拒客千里

分享:
包容不同生活習慣 控煙過度拒客千里

包容不同生活習慣 控煙過度拒客千里

近日醫衛局提出「控煙十招」,包括提高私煙罰則、擴大禁煙區等,並傾向明年第二季起,規定不能在公開場合吸食電子煙。至於備受爭議的禁止加味煙,擬最快明年先禁非薄荷煙,之後再禁薄荷煙。這些措施引發商界關注會否影響香港旅遊業,以及疲弱的零售和餐飲業,也因此引發醫衛局長盧寵茂直接參與辯論。吸煙危害健康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未有吸煙習慣的人士不應該鼓勵吸煙,也是香港一直宣傳推廣的原則。但對於現有的煙民,以及從境外來港經商和旅遊的吸煙人士,香港作為自由開放的城市,究竟對他們每日習以為常的習慣要加以多少限制,才能夠平衡對吸煙人士的基本尊重。

近日盧寵茂局長在新聞稿指出,禁令(電子煙和加熱煙)實施3年來,本港旅遊業不但沒受影響,「2024年訪港旅客人數更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但根據旅遊發展局今年1月15日公布的數據,香港去年錄得近4,500萬訪港旅客人次,未回復至疫情前2019年的5,591萬人次,更別說2018年的6,514萬人次水平。這很明顯看到盧局長為了捍衛控煙措施,連基本資訊也混淆不清。

平情而論,訪港旅客人數的因素複雜多變,確實很難歸咎於單一控煙政策,除了香港本身的旅遊和國際活動吸引力,還涉及在聯繫匯率底下港元與強美元掛鉤,大大減低來港消費的經濟吸引力。儘管在這些難以改變的基本因素之下,其他政策就更加應該積極維護香港自由開放的風氣,讓世人感受香港是中國最有活力和多元的國際大都會。

adblk7

美國網紅甲亢哥到訪中國多個城市,在香港最注目的景點是到灣仔鵝頸橋參與「打小人」民間習俗活動。尊重多元宗教,保留最原始中國民間信仰,一直是香港自由開放的明證。容許不同信仰和背景的人士在香港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是香港一直可以兼容並蓄的成功基因。「控煙十招」一旦全面實施,究竟對旅客帶來幾多負面效應,確實難以量化定斷,但對於尊重不同旅客的生活習慣,這絕對是帶來即時負面效果。

香港煙民的人口比例已經比絕大部分地區低,香煙零售價格高昂,多次增加煙草稅率,反而降低了政府煙草稅的收入,這證明走私香煙猖獗,來自於政府制定的控煙政策矯枉過正。而截至去年12月29日止,香港居民出境總計達1.04億人次,已經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究竟當中有多少離港市民是有吸煙習慣?他們在考慮離港時,有沒有因為想更加自由放鬆吸煙,實在不得而知。

內地於2022年5月開始推行《電子煙管理辦法》,適度控制電子煙吸食,但沒有一刀切禁止。而香港主要的旅客來自內地各個城市,對於已經使用這些電子煙的用者來說,平常生活的習慣,來到香港變成違法罪行。現在更進一步連有味香煙也要禁止,就好像在香港邊境樹立了一塊不歡迎煙民的告示牌。

根據世衛數據,中國內地約有3億煙民,過去和未來將會到訪香港或澳門的人數從沒有正式統計。澳門也有嚴厲的控煙措施,但作為招呼內地旅客為主的世界級賭城,賭場內都設置了合法的吸煙房,酒店也設置容許吸煙的樓層和房間,尊重旅客生活習慣。香港政府一直擴張控煙措施,其中一個理據是吸煙人數增加,會影響醫療成本,但是旅客吸不吸煙, 與本地醫療成本並無任何關係。香港是否應該留有一道「逃生門」,讓旅客來港感受到好客友善、尊重不同生活方式的氣度,控煙要多大力度絕不是單純醫衛局關注的課題。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