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香港單車規劃的討論最近非常熱烈,擁有共享經濟概念的智慧租車Gobee Bike上星期登陸新界東,無疑把這股熱潮推向高峰。
程式設計出現漏洞、單車佔用公共地方停泊、扣了錢租不到車等等問題雖然極速出現,更接連有單車被人扔進河裡,但,共享單車模式在香港是否就已被判死刑?我們是否就不值得以單車作為短距離的交通工具?
你會說,踩單車?新界還說得過去,港島九龍市區你踩給我看呀!的確,在政府眼中,並不視單車為「交通工具」,多年來反而是把踩單車定性為「優閒活動」。所以即使在單車比較盛行的新界區,單車徑也規劃得像斷截禾蟲般一塌糊塗,遑論車水馬龍的港九市區了。
昨日在我的fb專頁上載了一段影片,拍攝的是姚松炎、郭榮鏗、譚文豪和我分別駕車、坐地鐵和踩單車,在同一日同一時段由太古城出發前往立法會,比較這三種運輸方法的耗時、排放和花費。因為只懂得向前不懂得轉彎和煞車,所以我負責的是駕車,沒錯雖然是最舒服,不過就要付出高碳排放和高支出;譚文豪坐的地鐵是最多香港人的日常,時間、車費和排放都是三者中最平均的;姚、郭兩位非常厲害,在鬧市馬路上匹車騎行,或許前進得較慢,卻是零排放兼且花的錢最少。遺憾的是沒有同事一起試坐巴士,若果再有同類實驗,加入巴士和電車便會更見完美。
港九已有的道路網絡,實在很難再為單車劃出專用線,然而正在興建的道路,例如港島北、北角海濱發展等等,是否可以加入為單車而設想的規劃、讓香港人在短途來往之時,可以多一種選擇?
單車,並不是如其書面語所言的「自行車」般、懂得「自己行」,而是要由政府、民間共同推動,才得以前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