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摩根士丹利前亞太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在《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的評論,直譯是「說香港完蛋叫我傷感」。
文章引起特區政府強烈回應,多個司局長的官員與行政會議的成員都紛紛站出來反駁羅奇的觀點,認為是用心不良,旨在唱衰香港。
其實,類似的文章在網上常有看到,甚少能引起政府官員這麼強烈的回應。這可能因羅奇一向都是看好中國的「大友好」,算是與特區政府關係良好,並在金融界有一定地位的外籍人士。曾蔭權任特首的時候,曾邀請他加入「經濟機遇委員會」的成員,共商應付金融海嘯的策略,反映特區政府曾一度與他關係十分良好。即使在中美關係惡化之後,羅奇仍有在公開場合批評美國去全球化的策略,疑似在為中國說項。今次羅奇的文章,反映他對香港與中國的態度都出現了極大的轉變,叫特區政府非與他劃清界線不可。
羅奇這篇文章,談的可不只是經濟與金融問題,而是涉及國家安全法與中國的國際定位問題。當此政府密鑼緊鼓籌備為23條立法的時候,羅奇拋出這篇文章,似乎想借自己在香港金融界的地位,與政府唱對台戲。
其實,以羅奇的識見,他不可能對其他地方的國安法全無認識。為了國家的安全,大部分國家在訂定國安法的時候,都會予這條法例壓倒一切的地位;羅奇作為一個國際投資者,不可能未遇過類似的國家安全法;投資者不見得會因一個地方有國家安全法而放棄在這個地方作投資。投資者如果只是為了經濟利益而不涉政治的話,他們基本上不會因國安法而遇到麻煩的。
香港現時的形勢令人緊張,報章上常有與國安法相關的案件報道。其他地方好像並沒有那麼常見。然而,這並非因為香港的國安法比其他地方苛刻,而是因為香港剛經歷了一場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有很多之前的案件還未處理完畢。相信待局勢平復之後,香港亦應該毋須經常引用國安法。屆時,來香港投資與做生意的人,大都不會因國安法而遇到甚麼麻煩。
由於西方傳媒的刻意渲染,香港在海外的形象的確受到一定的破壞,但這並不代表香港會就此「玩完」,只要一國兩制的框架仍在,留在香港的人仍有機會迎難而上,重建一個更美好的香港。這條路可能比之前難行,不過透過克服困難而爭取到的成績,將為香港人帶來更高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