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12-04 06:00:00

駟馬難追的領展原罪

分享:

領展(823)以230億元高價出售了17項物業,大賺74億元,又再勾起了這家龐然巨物上市私營化的一段爭議歷史,抗議及討伐之聲從來不乏,但作為一隻已上了市的房產信託基金,領展既定了的原罪,畢竟已是駟馬難追了。

大家可能也忘了,領展在十多年前的一段上市歷程是何等一波三折,始作俑者當然還是前朝多屆政府,不做不錯,多做多錯,長期管理不善之餘,更是入不敷支,包袱沉重,加上時值經濟低潮,房委會便毅然透過將其上市私營化來個大套現,而在2004年首次提出上市時,更還苦心為認購者提供折扣優惠,但因有小市民狀告房委會違反了確保為居民提供生活設施規定而擱置,其後才在房委會勝回了官司後,於2005年才正式登上股場。

上市前後,領展扮演的角色當然完全不同,政府更是清楚不過,錯就錯在不單沒有保持最大股權在手,還且連一股也不再持有;其次亦沒有在私營化的同時附帶一如公用股的利潤管制、經營或發展限制,領展只一如其他房託基金一樣,循規蹈矩在證監會條例下認可上市經營,老闆已變為基金單位持有人,追求的當然是利潤最大化,那管你模模糊糊的社會責任問題?

當年政府套現領展,大概回籠300億元,今天領展市值已逾1,500億元,帳面計港人當然是吃了大虧,但計及領展多年來的南征北伐、及將商場大肆重建裝修,引入商業管理,再加上樓市大升,這個增值亦算合理,只是商場升級化的營運管理方針,引來了忽略小市民社區實質需求的怨懟,再加上每次出售物業均獲肥利及連年業績大捷,難免成為紅了眼的聲討對象,但無論是由政府回購又抑或對其施加特別的行政經營限制,都不是一個理性解決方法,再者由大市場、小政府變為小市場、大政府的監管模式,只徒令香港資本市場附上進一步左轉的不光彩藉口,故在衡量大局下,還宜無奈地接受現實了吧。

公道說一句,領展確已做到了將物業資產提升、設計、改造、發展及可持續增長的上市任務,餘下來要大力鞭策的,是集團多番強調服務社群及提升生活質素的使命抱負、和跟持份者共建關係、結伴社區、合作無間、及互相尊重的承諾。領展在年年賺大錢的同時,似沒多彰顯這類國際間也越加重視的社會責任問題,一切流於空談,只要管理層扮一扮醒覺,便當知如何消減社會怨氣的了。(利申:本人沒持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