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某學校的學生小組中遇到一個頗聰敏、但既好勝又反叛的男孩。當我邀請同學舉手答問題時,這個男孩總覺得我應該要先讓他作答,否則他便會面露不悅,且以聲音表示不滿。他無論參加甚麼比賽,總想要贏得第一,輸了便會投訴同學或我不公平等。
喜歡勝利是人之常情,但太好勝,則會令壓力較一般人多,且失敗後的情緒波動會較大,通常也只會在贏的一剎那覺得快樂,但卻不會享受過程;而且好勝的人時常視朋輩為競爭對手,人際關係也較弱。
但如果家長直接將太好勝的壞處解釋給孩子,就如對牛彈琴,尤其是在他失敗的時候說,只會令小朋友更激動。
我時常鼓勵父母不要根據考試分數或名次結果去獎勵兒女,因為獎勵代表重要性,當獎勵和讚賞多基於成績,孩子就經驗到分數十分重要。所以父母更需要嘉許孩子的努力和進步:他努力預備比賽可以嘉許;他落後了也不放棄更值得讚賞,因為肯努力、輸了不放棄比不斷取得勝利更重要。
所以,我常趁上述那個好勝的男孩在我沒有選擇他作答而他尚未發脾氣,或輸了而不投訴的時候,也會讚賞他。我還會趁機多讚賞他對同學有禮、肯原諒別人等,因為一個只追求勝利而忽略友情的人,也是不快樂的,所以我更嘉許他有體育精神,落後也不出「茅招」。我在這些時候讚賞小朋友,也是教育孩子價值觀的最佳時機。
獎勵不須基於成績
一個有信心的人自然想拿高分及成功,所以家長毋須基於成績去獎勵孩子以作鼓勵,只須在日常多發掘及讚賞其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他自然想成功。另外,家長宜在子女肯稍作努力時多作嘉許,以強化他的好行為。一個有信心、肯努力的孩子,自然可成為一個既成功又健康的人。
我在學校的頒獎禮上常看見上台領獎的較多是名列前茅的學生,但較少品格佳的學生上台領獎,社會真是十分著重成功。因此,假如父母相信品格十分重要,日常便要多讚孩子肯幫人、原諒別人、有禮貌、不放棄、有毅力等。其實我心底裏相信品格不好的人多不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