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愈大、時間過得愈快。來到生日前後的日子,總又會沉浸於思考自我身份及歸屬的思緒中。
問問小孩子們,生日最重要有甚麼,可能不少孩子想得到一份夢寐以求的玩具、豐足的大餐、樂而忘返的遊樂場體驗;問問青少年,可能希望有朋友簇擁著,過一個熱鬧的生日;年輕男女,或者想與伴侶吃一頓浪漫溫馨的燭光晚餐;成家立室後,自己一手建立的固然重要,必不可少的還有自己的原生家庭。生日之時,想看到我的孩子快樂,也想看到我的父母安心,三代同堂一起慶祝,雙倍快樂!
成長後愈來愈掛念原生家庭,這種說不出所以然的感覺可能是每人都會經歷的心路歷程。曾經看過一篇研究,學者追蹤青少年由15歲至22歲對原生家庭的身份認同感,發現當青少年從十五歲起到達十八、九歲期間,對原生家庭的身份認同持續下降,離家自主生活的慾望與日俱增。但過了這個階段,也許因為心理學的角度渡過了「自我認同與迷亂期(Idetity VS Role Confusion)」、又或者在外捱過生活,對原生家庭的歸屬感最後會反彈回升。
看到這裡,我不期然想起自己:中學時無心戀家,只想和朋友吃喝玩樂,頂撞父母、離家出走也曾經發生;大學起自己生活,初嚐生活的困難;進入社會、建立家庭,才懂得易地而處理解父母親恩。而倒過來看,我也要有心理準備,自己的孩子們也會經歷這暴風期,我也要像我父母般,平常心看待孩子反叛念頭,也耐心靜待他們回頭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