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1-08-24 04:30:00
日報

從共享成果到共同富裕

分享:

習近平最近提出的「共同富裕」成了坊間的熱門話題。市場經濟下的收入分配包括三個層次。第一次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分配,第二次由政府通過稅收、社會保障等進行再分配,第三次是通過個人捐贈而進行的分配。習主席指要建構有效率和公平的三次分配制度安排,以減低貧富差距。

企業家在第二、三次分配中當然扮演重要角色,但要解決貧富差距,第一次分配更形重要。市場並不一定有效率,企業高層和股東在分配中有定價能力,這是貧富差距的重要原因。股東會定嚴苛的盈利目標,企業高層對自己的薪酬也有一定的叫價能力,這令資本家和企業高層跟一般員工的報酬差距愈拉愈遠。

根據行為經濟學的「損失規避原理」,當面對著相同的金額,人們對於失去所帶來的痛苦是大於得到所帶來的快樂。當他們得到後,從他們口袋裡拿出來,帶來的痛苦比從來沒有得到過更甚。所以富豪仍會想方設法減低稅務負擔,而且即使好幾代也花不完,仍不願意捐出大部分的財富。

我明白這人性的弱點,所以從第一次分配中便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我沒有為集團內任何公司定最低盈利目標以保障股東收入。我們的分紅制度,股東和員工同樣分利潤的三分之一,不會偏重股東利益。同事間薪酬的差距,也比一般大型廣告集團低。

adblk6

從第一次分配便以「共同富裕」為目標,使我們中等收入員工的比例很高,平均報酬也比市場高。這模式也令我們更有生命力,在社運和疫情下業務仍有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