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的時候,每年年底都忙於做明年預算,不過通常都不太準確,只是實際結果多是比預算好,才沒有被炒魷魚。創業後我再沒有做這些年度計劃,也沒有要求同事做。我不是一個很有計劃的人,每次別人問我有甚麼大計的時候,我只能很慚愧地說其實沒有,9年前我也沒想過會發展成現在的樣子,未來還是見步行步。
如果要我為未來作預測的話,我會說集團最終會死亡,只是我不知道甚麼時候,用甚麼形式去結束。天下間萬事萬物,只要開始了,便有終結的一日,生命開始了便終將會死亡,企業誕生後,也有終結的一天。
不同的生物和個體,壽命會不一樣,企業的生命也有長有短。作為企業領導人,只好盡量令企業的生命延長,而更重要的是讓企業保持青春和活力。隨着時代變化急速,企業的老化速度也加快,我們由眾多小型企業組成,就是要保持彈性和活力,適應環境的變化。
預期生命結束並不是消極的想法。正如人一出生便預期有一天會死亡,但這不變的事實,並不是要我們甚麼也不做去等死,而是更應活在當下,讓生命更有意義,也更享受仍然活着的每一天。
既然人無可避免一死,我們不要奢望會長生不老,只可以一代傳一代,讓生命延續,將自己的智慧和價值觀留給後世。我們集團的發展模式,也是一代傳一代,母生子,子又生孫,集團的公司已經去到第四代,這些公司都有集團母公司的DNA,也有他們獨特的生命,有一天可以脫離母體生活,把我們的精神和價值觀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