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文章,談到了機械計算,以至架構上如何建造一台機械計算機。但用甚麼造出來呢?今天的文章,會簡單談一下這個技術,大家也會知道報導上經常談到的,例如Apple的A17 Pro 3納米(3nm)制程是甚麼。
一切從 0 與 1 開始
機械計算的基礎為 0 與 1,所以我們要進行計算,就需要一個元件可以按需要表示為兩個不同的狀態來代表 0 與 1。在早期計算機發展時,這個元件就是真空管了。
真空管是所有的起點
真空管內部有一個加熱的陽極和一個冷卻的陰極,當陽極加熱時,電子會從陰極釋放出來,形成電子流。通過控制陽極和陰極之間的電壓,可以控制電子流的開關狀態,進而實現 0 與 1 的表示。然而,真空管體積大、耗電量高且易損壞,限制了計算機的發展。大家見過的一間房那麼大的計算機,就是以真空管來建的。
半導體與集成電路
半導體是一種特殊的材料,具有在電流流動時能夠調節其電阻和導電性的性質。這種特性使得半導體可以用來表示 0 與 1,成為現代計算機中的關鍵元件。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應運而生,開啟了計算機科技的新篇章。集成電路是將大量的電子元件,如電晶體、電容器和電阻器等,通過微縮技術集成在一個小小的晶片上。這樣的設計不僅節省了空間,還大幅降低了耗電量,提高了計算機的效能。
納米制程又是甚麼?
納米制程是一種用於製造集成電路的技術,指的是製程的最小元件尺寸達到納米級別(十億分之一米)。納米制程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實現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小的晶片尺寸,進一步提升計算機的性能。例如,3納米制程意味著每個元件的尺寸僅為3納米,這使得晶片上可以容納更多的元件,從而提供更強大的計算能力。所以以 4納米的 A16 Bionic (iPhone 14 Pro) 對比 A17 Pro (iPhone 15 Pro),可以集成的電晶體就由 160 億個提升為 190 億個。
這個系列至此,我們就把機械計算,由理論到建造,以至可以握在手中的關鍵技術都有介紹,希望可以令到讀者下次拿著手中的智能手機時,由心感嘆人類技術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