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屋問題一直是香港一個痛點,不少低收入人士繳付高昂租金,租住面積狹小、環境惡劣的劏房。現屆特區政府在房屋局局長何永賢的賢能帶領下,積極在房屋政策上尋找突破點,除推出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救近火」外,房委會近日通過收緊公屋富戶政策,以確保寶貴公屋資源,能合理編配給真正有需要人士,絕對值得支持。
政府興建公屋的原意為透過公帑補貼出租公屋租金,讓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家庭盡快改善居住環境,在生活及經濟都能有機會喘息機會,最終可以向上流動。政策的原意,公屋並非居民「終身」福利,而是「有進有出」,當家庭經濟環境改善後,單位應要交出,以確保公屋資源得以善用,但「有進有出」的公屋政策並未嚴格執行,社交網站不時出現名車停泊在公屋停車場的例子,窒礙公屋單位流轉,情況不太理想。
針對有關問題,房委會今次通過收緊公屋富戶政策,每月入息超過限額2倍至不高於5倍的富戶,額外租金由1.5倍至2倍,上調至2.5倍至4.5倍。若富戶在4年內每月入息均處於4倍至5倍之間,會被要求遷出公屋,以讓有能力的富戶及時騰出公屋單位,分配給更有需要市民。另方面,政策亦為公屋富戶提供上車的支援,例如調高公屋住戶以綠表申請居屋的比例,以及容許購買私人樓宇或以白表購買資助房屋的住戶,可以在等候收樓期間,仍能租住公屋單位等,可見計劃剛柔並濟及人性化的一面,既能減低公屋富戶的衝擊,也令現行的公屋資源更能得以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