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我當記者後,在雷雄德博士的鼓勵下初嘗跑步。他說,講明是「跑新聞」,記者必須要有一定的體能才能應對突發情況,加上跑步成本低,也不一定需要朋友陪同,即使是工時和休假不規律也無礙運動的時間。跑步時注意呼吸和步伐,大概能夠一邊跑一邊談話的強度就可以了。就是這樣開始了第一步,輕輕鬆鬆的眨眼就14年了。
兼持著輕鬆跑的心態,由起初跑兩公里慢慢增長距離,大約7至8公里就覺得差不多了。過去這些年,每年一度的香港馬拉松也去湊湊熱鬧,報名10公里跑,感受賽事氣氛,也給自己一些小挑戰,跑一段平日無動力達到的距離。
至去年9月,香港馬拉松又開始報名期。平日常取笑我的好友伍家謙,忽然正經八百說甚麼「見你平常跑步的配速不錯」、「當跑跑新路線讓自己有新鮮感」、「半馬抽中籤很難,抽中最多陪你練習」芸芸,鼓勵我試試報名半馬拉松。結果,身邊幾位朋友都抽不中,我卻首次報名就中籤了。
唯有硬著頭皮加強訓練吧!我可不想自己參賽時抽筋/嘔吐/暈倒⋯⋯要備戰半馬,適應長距離路跑步,那麼就要在社區中摸索出適合的路線,於是我自訂了一個「自我開發社區計劃」。從住所九龍城區出發,繞到啟德體育園,再到兒時居住地土瓜灣海心公園一帶,跑經紅磡工業區、接駁黃埔海濱直奔尖東海傍,至尖沙咀天星碼頭為止,才7公里!一不做、二不休,下一次再跑遠一點,到天星碼頭也不停步,再出發往西九文化區,單程才11公里!平日想一想這路徑,已經是橫跨幾個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和文化及旅遊區了。好的,那麼向另一方向跑,從九龍城出發,向啟德、經九龍灣往郵輪碼頭。沿途有新舊住宅區和工商區,還有正在籌劃興建中的醫院和公共設施後再沿路折返,也是不超過11公里。
原來我身處的香港,不同特點的地區,距離是那麼近;原來看似熟悉的社區,親身走進去,每一處都在起著變化;原來每一處的風景都是這麼獨特,處處都值得我們親身去探索。
原來,我是這麼喜歡香港。

這麼遠 那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