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都知道GDP最多只能是量度人民生活水準的其中一個指標,而且這個指標一點都不完美。 「娶咗工人姐姐做老婆會令GDP下跌」這個笑話你可能都聽過,另外,大教授就說過亞當和夏娃免費享受美景良辰,其消費者盈餘比天更高,但從今天我們世俗用以衡量生活水平的國民收入的角度看,亞當與夏娃是窮光蛋!

中國會為GDP定下增長目標。(資料圖片)
不少政客都知道GDP不代表一切。美帝的前國家領導人講到GDP時曾這樣說:「It measures neither our wit nor our courage, neither our wisdom nor our learning, neither our compassion nor our devotion to our country, it measures everything in short, except that which makes life worthwhile. And it can tell us everything about America except why we are proud that we are Americans.」
我們的袓國呢?習主席話每日睇世界盃,很明顯他知道足球不能單以經濟效益來衡量其價值,但不知道是否要曲線表達GDP不是萬能,一位國家級領導人就曾經說過:「體育界無經濟貢獻。」
不是說外國的月亮特別明亮,但不同級數的政客表達方式卻可以有天淵之別,直頭可以說是有同曲異工之妙。
又或者美國夢比較虛無飄渺,講多一些智勇雙全的精神,而中國夢就實實在在,要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相對來說,美國(以及西方很多國家)從來不會為GDP的數字瘋狂,相反大陸的領導人卻經常在那些5年計劃內話要人民收入翻一番,為GDP增長明碼實價地劃下了硬指標。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領導人要幾年收入翻一番,地方官要職位翻幾番,為GDP數字灌水的誘因不可以謂不大。大陸GDP水份高不是今天才有的事,但以往改革開放和打入世貿等經濟增長都可說是有根有據,但近幾年經濟增長嚴重放慢後,灌水工程不得不加緊展開。
十幾年前,前總理溫家寶在評估地方經濟時會側重於三個數字:一、電力消耗;二、鐵路貨運量;三、發放的貸款金額,有研究中國經濟的朋友告訴我現在這些數字早已不管用了,甚至其他可間接量度經濟增長的數據,如地方稅收或工業產出等亦已大量灌水。
大陸的GDP如要真實反映經濟成果,可能黨員官員要真的相信習主席真的是提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中國夢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