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基本哲學是:在個別人士而言,的確存在天才與笨蛋之分,可是,在大數據之下,兩者的比例卻是常數,相差只會很少很少。因此,在國家的尺度,投資和回報也永遠成比例。
我曾經講過,韓國的演藝產業如此興盛,主要原因是投入太多:少年人整容成風,地獄式地長時間訓練歌舞,潛規則把藝人像奴隸一樣奴役,諸如此類。
對照之下,日本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而在美國,學習視覺和表演藝術的學生,比學習電腦、數學、工程的學生加起來還要多,大家可以憑此知道,為何這國家的演藝產業是如此發達了。
至於香港,讀演藝的人不多,讀科學的人也不多,這肯定局限了港人在這兩方面的發展,這是簡單的數學。
而在內地,每年有470萬應屆理工科畢業生,美國只有56.8萬,僅佔中國的11%,表面上,內地的科學發展應該遠遠高於美國才是。
可是,內地的理工科畢業生中,有相對高比例是土木工程專業,這對於內地的大量基建工程,甚至是向外國輸出基建,以至於本地的GDP也有著非常大的貢獻,而這功勞是有目共睹的。不過,這對於科學和科技的發展,似乎沒甚麼用處。
不過,就算是把這些與高新科技無關的理工科畢業生,統統撇除,內地的理工男的數目,仍然遠遠高於美國。但是,理工科的高材生,又有很多是到了西方唸書,主要是美國,而唸完畢業的人當中,又有一部分的人留在美國,這應該是人所皆知的事實了。
我也講過,美國的理工人才不足,因高材生很多都去了唸法律、醫科、商科,所以,一直以來,都是靠著輸入外地的理工男,去填補空缺,這其中最主要的供應地,就是中國和印度。
上星期,我寫到香港的科技發展,必須依靠輸入內地人才。有讀者挑機留言,說為甚麼不能吸引西方人才?以上所講的,就是原因:大家以為西方很多人才,實質上,西方也是科技人才不足,而且薪水太高,並不划算。反而中國和印度,則向來是理工人才的輸出地,也許可以說,我們要想吸納人才,除了中國之外,印度應是第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