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表現,有絕對回報及相對回報兩套基準。自己本月雖然輸,但對比恒生指數以及中港行家而言,便算相當有交代。特別是個人風格一向偏向傳統長倉基金,因為經驗說明,長坐好股票的確帶來更高回報。過去18個月,即使被貿易戰陰霾所困,不少股份在今年還是再創新高,進一步引證這個信念。執行關鍵是要捱得打,不能追求段段有得贏。

阿里巴巴遭主要股東之一的Altaba減持。(資料圖片)
不過,今次表現還是不及格,自己一向有另一把尺,就是面對已經出現的變化,應該要有的表現。以本月為例,主力所揀的美股甚至港股組合都不差,再加上對沖的話,應該輸百分之四左右。現在距離正常水平的發揮,大約要輸多百分之二,就絕對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有幾個失誤,第一是港股組合還是未夠去蕪存菁,手上一些二線股的跌幅相當大,就算注碼不多,也成為了負累。押注二線股,一向是爭取超級回報其中一個主要手段。不過港股明顯是一個逐漸失去信念的市場,應該集中火力在高息股及個別藍籌便算,而將選股目標轉移至外圍市場,無謂繼續逆水行舟。
第二是耐性不夠。面對Altaba世紀減持阿里巴巴,必然是趁低吸納,可是誤判市勢,以至入貨的平均價位未如理想。雖然這個交易做得不好,整體影響不夠組合百分之一,但絕對左右了心情。主要原因是本月上半場守得好,令到當時有點托大,提早了冒險。如果以平常心迎戰,應該會有耐性去慢慢執行。
第三是跟車太貼。今次防守的主打策略是做對沖,因為深信市場會更加兩極化。問題是做對沖始終要拆倉,否則指數產品的淡倉會限制回報。上周中段被低成交的港股走勢騙到,提前平了大部分淡倉,令到損失忽然加劇。
用應有表現作基準,可以更加理解自己的弱點,但要小心逼得太緊。而每個回合都要獨立計數,現在要再加強對沖已經太遲,亦和自己睇法不符。只能夠以一個相對低的注碼,坐住一批仍然有信念的股份,希望博到市況好轉,然後才重新部署過。投資過程其實比想像中辛苦,因為是積小勝為大勝,一個回合百分之二至三,已經是相當重要。
(基金持有BABA)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