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香港大約有50間上市公司和「碳中和」有關。
去年,港股累跌了3,833點,幾乎全球最差,然而,絕大部分的「碳中和」股票有上升,只有寥寥幾隻下跌。這其中,上升最多的其中一隻,就是「中國碳中和」(1372),而在所有港股中,只有這一隻是打正旗號,全面投入所有的「碳中和」產業,其他的公司,例如太陽能、綠色能源、天然氣等等,只是「相關」股票,並非真正的「碳中和」公司。
所謂的「碳中和」,意即在總量上零排放二氧化碳,以減少溫室效應,這包括了使用低碳能源,例如太陽能、風水、水力、天然氣等等發電燃料,由電動車來取代石油車等等。
以上方法,只是減少碳排放,真要做到零排放,甚至是負排放,第一個方法是大量植樹造林。第二個方法是高科技的方法,即是收集、捕捉、封存,技術太深奧,不多說了。
第三個方法則是,向一些大量植樹造林的國家,購買配額。有趣的是,例如蓋茨這些美國富豪,也會不時購買配額,用來為自己私人消費的碳排放,例如私人飛機,作出對沖,這樣他們的心中便安樂了。這好比古時的歐洲人犯罪後,向教會購買「贖罪證」。
現在「碳中和」進行得最先進的,是西歐,內地則答應在2030年到達「碳高峰」,2060年到達「碳中和」。由於美國不肯作出承諾,因此內地尤其要在這方面達到,以證明自己在國際承擔上的勝過美國。
正因這是硬指標,內地為了咬著牙關達成,去年甚至因而弄出了大停電,今年初也實行了大加電費,由此可以見得,內地要達致目標的決心。不消說,這決心也引發了無窮商機。
「中國碳中和」在2013年上市,今年股權易手,賣殼、改名、兼投身新業務:去年12月2日宣布在「黑龍江自貿試驗區」開展碳諮詢、碳規劃、碳中和信息化業務;20日宣布與「中國化工」合作碳資產開發,後者是總資產1.4萬億元的巨企;27日,宣布在北京綠色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完成碳排放權開立交易帳戶。換言之,是正在投入利潤最高的碳金融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