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當中,S是Social的意思,簡單而言就是關顧社會,多行善事。聽過很多人對商界行善,多少覺得是做show,或者只是為了令公司形象加分。凡此種種說法,聽到都會心裡不好受,但經過一輪自我思辯後,卻又發現,行善從來不是一種簡單的行為,且當中有著一套深層學問。
道家典籍《列子》中的《列子‧說符》提到,「行善不以為名,而名從之;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利不與爭期,而爭及之,故君子必慎為善。」文中意思大致上是說行善雖不因欲求名聲,但名聲卻從此而來;名聲不與利益並至,惟名與利終歸相隨;有利之後紛爭又會自自然然的找上門,因此古人道出就算是君子,在善、名、利、紛的相連關係下,也要慎重地行善,以免受累。至於西方世界,中古時代開始出現贖罪券(indulgence),或是不同宗教的奉獻制度,都會被視為一種善行,而這多少亦帶有救贖、祈福的複雜想法。
在人類的世界,不論中外,原來行善也並非只是有益社會般簡單,要令人明白商界行善的優點,當然亦要加以說明。商業機構既可定下全年公益工作目標,但反過來,若有突發事件,也可以短時間內調撥資源應對。如亞馬遜(Amazon)的貝索斯(Jeff Bezos)去年11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承諾名下基金捐款20億美元,目的是協助修復大自然生態環境。但其實在去年9月初他才捐款10億美元,這就是商人處事的彈性與速度。比較政府有系統的長期社會福利政策是兩回事。政府要面對的是全社會,故有架構、機制是必須的,與商界行善目的不同,不能比較。
另一方面,商界行善的好處,也在於一種以變化應對社會的特性。可以做到審慎中見靈活。煤氣公司多年來都有向長者派發愛心,我們去年便與香港聖公會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試驗計劃(九龍中)合作,為長者及吞嚥困難人士著想,我們特意製作較容易吞嚥的「軟餐糭」,食譜是把原用食材打成糊狀,這種微調,可見我們以商界資源、迅速回應社會、貼地的行善方法,也能夠補漏拾遺、為社會做一點點事。
ESG裡的Social,中心思想就是希望企業在社會上不只得商人一個角色,而是透過行善顯生出另一重身份,對整個社會而言,當更有其存在價值。
作者為煤氣及港華燃氣ESG委員會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