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4-03-15 04:29:28
日報

市場點睇數據四捨五入

分享:
市場點睇數據四捨五入

市場點睇數據四捨五入

今個星期二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今年2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按年通脹3.2%,略高於市場預期,按年核心通脹3.8%,也是略高於預期。傳媒分析角度,大概就是通脹下降又見阻力,聯儲局減息方向仍然未明之類。

鍾情經濟數據的朋友、Econ記者,告訴我這一期數據的巧合之處。話說出現在官方新聞稿的通脹數字,只有小數點後一個位(亦即在傳媒見到的3.2%和3.8%),但新聞稿中亦有列出物價指數,我們可以用來算出更準確的通脹。

原來今次的兩個數字都剛好「擲界」:按年通脹是3.15%,四捨五入後成為3.2%; 按年核心通脹是3.75%,四捨五入後成為3.8%。兩個數字原來沒有那麼差勁,跟市場預期只高一點點。

adblk6

翻閱新聞稿算出更準確的通脹數字,毋須甚麼高深技術,小學程度的數學已足夠,轉眼就可以計出來。既然是如此唾手可得,理性的市場應只對準確的數字有反應,對四捨五入的增減該無動於衷。

舉個例,通脹是3.14%還是3.15%,近乎沒有分別,但四捨五入後則變成3.1%和3.2%,分別大得多。若果市場對兩者的反應一樣,那就代表投資者關心的是準確的數字。若果市場對兩者反應不同,那就代表投資者連四捨五入也考慮在內了。

這個問題,既冷門又重要。10多年前聯儲局就有一項研究,發現市場「非理性」,對四捨五入導致的市場預期落差也有反應,尤以通脹數據的情況最為明顯。

看似「非理性」,實際上可以是理性的結果:雖然我可以在一分鐘後計出準確數字,但若果我預期其他人不會那樣認真,只會對出現於傳媒的數字立刻有反應,為免落後形勢,我也要隨波逐流,跟大隊一起是是旦旦了。

研究分析的,是金融危機前的遠古年代。那時沒有消息靈通的社交網絡,也沒有效率奇高的人工智能,當時要幾十秒完成的計算,現在可能幾秒就搞掂了。科技令消化數據更快更準,四捨五入的影響力,應會比以前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