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上月議息聲明十分正路,用最正常、最廣泛預期、最官方式口吻暗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出的量寬已步入尾升,美國已屆收水階段。與上次聲明比,當局對貨幣政策表述近乎冇變化;對經濟表述如以往般強調「疫情反彈對就業市場的影響」、「通脹仍屬暫時性」、「一旦經濟好轉,資產購買步伐便會放慢」等。但其後,美債債息全線向上,兩年期債息升到疫情以來最高;美匯指數衝破94關。為何市場有此反應?記者會上,主席鮑威爾指許多委員認為縮減買債條件已得到滿足,他認為貨幣政策的就業目標已「幾乎滿足(all but met)」,這是他任內公開講話中最鷹派一次。他續指,委員會料明年中就會完成縮減買債。這句簡單說話最重要訊息是時點。有了時點,一直困擾市場縮減買債步伐將清晰。假設11月宣布計劃,12月執行,料每月減少買債100億美國國債和50億MBS的步伐才能達到。這是至今聯儲局為Tapering給出最明確指引。隨著歐洲央行已宣布縮減買債,英倫銀行亦暗示明年啟動退出機制,全球貨幣環境收緊只是時間問題,美元、美債息兩大指標對此有反應,風險資產亦因此面對更大不確定性。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