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時代乾淨時代
2.0時代衛生時代
3.0時代健康時代
![衛生署2008年推出「有營食肆」運動,圖為其網站。](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66323369_wt.jpg?itok=V5Xv3T_o×tamp=1739362227)
衛生署2008年推出「有營食肆」運動,圖為其網站。
友人約我晚膳,專門找一間「有營食肆」來幫襯。這間餐廳有本餐牌,叫「有營餐牌」,內裏全是多蔬菜及「三少」的食物。
友人跟我說:「人到中年,一定要注重健康飲食,以免造成三高。」
近年,香港的餐廳出現了「有營食肆」的稱號。那些餐廳按照衛生署編訂的營養指引,設計出更多以蔬菜及少油、少鹽和少糖為主的有營菜式,經衛生署批核後,授予「有營食肆」稱號,客戶就可以從衛生署健康飲食專題網站,尋找喜愛的食肆。經過多年的發展,餐食業已經進入了新的時代。
幾十年前,企管1.0時代——乾淨時代,大家注重的只是清潔乾淨,老闆只要將食肆抹得乾乾淨淨,就可以滿足客戶的要求了。當年流行一句說話叫做「眼不見為乾淨」,意思是只要不讓客戶見到污糟邋遢的處理方法,基本上就能過關。只要食完沒有上吐下瀉,就算食物、餐具有些少不潔,客戶一般都不會追究。
到了八十年代後,進入企管2.0時代——衛生時代。大家開始意識到乾淨並不足夠,有害細菌會在食肆及食物中滋生,影響身體健康。餐食業便開始重視食物的存放及處理方法,包括雪櫃溫度、器皿、刀具、層架、生熟肉類,以致操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習慣等,一下子衛生成為了比乾淨更重要的因素。於是,就出現了「看得見的衛生」的講法,就是餐飲業爭相考取各種食物衛生認證,包括ISO22000、HACCP,以及近年由理工大學為港式食肆創立的「食品衛生標準認證系統」。在日常處理食物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認證標準,不再是由常識主宰,隨便處理食物。
2003年沙士疫潮期間,可說是衛生時代的高峰期,市民的衛生意識空前高漲。近十年,又再轉入企管3.0時代——健康時代,除了衛生之外,市民開始關心健康,希望活得開心快樂,大家便提出究竟哪些食物會潛在甚麼風險,所以政府亦都鼓勵食肆,提供多些富含營養的食物給客戶選擇。
衛生署於2008年起推出「有營食肆」運動,讓願意提供營養餐牌的食肆,得到這個稱號,市民就可以按圖索驥、各取所需,增加了選擇權。而衛生署亦於今年推出更新版「星級有營食肆」,將「有營食肆」分為一星、二星或三星,以便客戶知所選擇。
食物標籤法亦令到我們知道更多有關食物的內在營養價值,從而可以避開一些有添加劑的食物,選擇一些對營養有貢獻的食物,來促進自己的健康。
展望將來,健康意識愈來愈高,而食肆也要提高透明度,將食材的營養、調味品的添加劑等,都一一公布,讓市民知道自己吃了甚麼入口,避免病從口入。
Paul sir話齋:乾淨企理人人歡迎,還要提升衛生水平,營養價值也要列明,追求健康全靠有營。
作者為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曾任餐飲集團行政總裁及現為顧問,中年失明後活出一條新路,著有多本企業管理書籍。Facebook專頁:企管3.0時代-Paul Sir
逢周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