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生效的的士司機違例記分制度的內容是:有11項相關罪行,例如濫收車資、兜路、拒載等等,按其嚴重性分為三級,即10分、5分、3分,扣滿10分或以上,須自費修習並完成的士服務改進課程,15分以上則被取消駕駛的士資格,初犯是3個月,重犯則是6個月。
這當然是因為的士司機的服務態度天怒人怨,我也同意,新政策非但可以有效改善服務質素,也有利於的士司機的收入。
原因很簡單:門檻高了,收入自然也會提高。這就是香港人常說的:「你俾幾錢人工我呀?我使唔使咁好服務呀?」
這說法有其道理,皆因最低工資的服務質素代表了人民質素的地板,而高工資則代表了人民質素的天花板。
在日本,我們可以看到,領最低工資的服務員個個笑容可掬,禮貌周周,而這就是他的的人民質素的地板。很明顯,日本人的地板就是香港人的天花板。
要知道,人民的禮貌和服務質素,和識字率、守時習慣、信諾水平等等一樣,也是國民生產力的一部分,這正如中國內地在七十年代的服務員有名的臭口臭臉,也反映了其服務業的生產力的低下。香港人,無論是的士司機,抑或是其他產業的服務員,其惡劣的待人處事態度,也相等於拉低了我們的生產力。
不過,的士司機作為一項職業的優勢,正是在於他的自由自在,這包括了「臭臉權」:這些年來香港的教育及社會氛圍,已造就出好幾代臭臉市民,意識上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們鄙視聽話,不屑「當狗」,認為人要有骨氣……這包括了對日本人,但不包括對西方人……致令現時服務業的臭臉已「柒出國際」,成為熱門話題。如果這些臭臉港人連的士司機也不能幹,他們還可以幹甚麼呢?
換言之,提高門檻永遠可增加業界收入,但也永遠增加了失業率。司機從來是就業的救生網。兩年前,中國網約車司機是3百多萬,現時則急升至9百多萬,正是反映了就業市場的險峻。(順帶一提,我向來認為網約車司機也應有的士牌。)
或者說,如果連的士司機也有門檻,在香港搵食,可未免太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