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9-05-06 06:00:00

要贏標普的關鍵

分享:
納指破頂,但FANG卻未有跟勢闖新高。(資料圖片)

納指破頂,但FANG卻未有跟勢闖新高。(資料圖片)

當手上資本愈大,要爭取高回報就愈難,這個道理非常顯淺。以自己為例,組合中的股票數目,大概百幾隻,分布在幾個不同市場。因為要考慮風險管理的問題,股票數目多,代表逃生門也多,萬一有甚麼閃失,要決定高速撤退,也可以用較短的時間去完成。這樣的打法,和精選十幾隻股份相比,爭取回報的效率自然大有不如。
 

不少人的概念卻有混淆之處,分散投資是不易爭取超高回報,但是如果只是要和標普500指數相比的話,就不應該是問題。因為計算標普500指數的表現時,根本不用考慮注碼,假設整個市值一次過買晒亦可以。一個以萬億美元計的股票組合,能夠做到的回報水平,如果以自己手上區區大約二億美元左右,跑輸的話,絕對不能以太多錢作為藉口。

大部分行家之所以不敵標普500指數的表現,不是因為錢多,而是因為標普500指數只攻不守,不帶任何感情,一味死坐。遇上過去十年美股行一個強勁的慢牛行情,自然表現突出。相反主動型的基金經理,不多不少,總會不時為調整作準備,結果為準備調整贏少的錢,加上所輸的錢,比起真正出現調整時往往更多。原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沒有辦法,扮勁捕捉市場時機,是人性使然,否則也不會永遠都有美股危危乎的言論。

他們另一個跑輸原因是選股,理論上在市場中揀出精銳部隊,回報一定更突出。可是近年市場效率極高,表現一直兩極分化,好股貴衰股廢,令到操作愈來愈難。舉個近例,現時納指已經再創新高,可是曾經紅極一時的FANG,竟然無一隻做得到,這一個浪改為由雲計算股盡領風騷。

追買當紅板塊,就怕priced for perfection,一旦有如FANG當日本身出現閃失,隨時就要捱兩成以上的調整 。至於逆市撈衰股,多數結局是低處未算低,最近基建股便跌極都未完。結果唯有又是分散組合,當然由500隻濃縮到100隻,表現更好是合理,只不過幅度不會特別搶眼而已。

投資根本是一門藝術,爭取超級回報絕對是相當之難。可是如果將重點歸納為注碼太大,認不清楚人性弱點與及選股能力才是關鍵的話,就註定一世庸碌。最後一點,記住追求卓越是自己的事,不用理會別人意見。

adblk6


(基金持有FB、AM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