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0-01-14 04:30:00
日報

誰更重要?

分享:

美股三大指數上周再創新高,道指曾首次升穿29,000點,儘管收市倒跌,但整體美股表現不錯。

本地媒體近年喜歡比較道指和恒指,說道指高於恒指將成常態,其實除指數水平比較接受外,兩者並無可比性。比較指數水平目的何在?要說明美股強於港股,何不直接比較去年或過去5年曆年/累計回報?要說明美股估值高於港股,何不直接比較市盈率或其他估值指標?比較完都無結論,不如不說。
 

很多人說美股上季重啟升勢,是中美貿易談判有望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因貿戰是個萬能Key,無論市升市跌,都可歸咎於它。但真的是主宰因素?未必。美國聯儲局去年9月中重啟一個十年無做的回購操作,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形式上與QE有別,但結果都是放水。由9月中起,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已累計擴張4,000億美元,期間資產負債表每周變動與美股表現幾乎一致,連去年11月20日一周當資產負債表收縮時,美股「巧合地」下跌。如此重要新聞,本地媒體甚少報道。

在上月13日當中美表示將達成首階段貿談時,當晚另一突發新聞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宣布將回購操作規模擴大。可惜媒體無法將焦點重回其他更重要經濟金融議題上。

由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講錯「自動導航縮表」搞出一個技術性熊市出來,到去年3月起三次減息,並在9月中起放水人為製造一個牛市出來,你說貿易戰重要,還是聯儲局放水重要?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聯儲局貨幣政策左右美股;圖為主席鮑威爾。(資料圖片)

聯儲局貨幣政策左右美股;圖為主席鮑威爾。(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