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2-06 04:29:46
日報

陳茂波說是周期性財赤,曾俊華說是結構性

分享: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陳茂波認為,政府收入減少是周期性問題,經濟周期過後就會陸續回升。(資料圖片)

    日前,有分析擔心香港陷入結構性財赤,然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卻不同意:「我們有些收入減少,真的是周期性,例如利得稅、土地相關的印花稅、賣地收入,經濟周期過後就會陸續回升。」

對於香港的赤字究竟是結構性,抑或是周期性的問題,話說在2013年,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布成立「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領導。其報告指出,由於人口老化,勞動人口在2018年達到頂峰,估計經濟增長步伐會減慢,但卻並沒有新增稅項,所以預測會出現結構性財赤。

根據工作小組推算,名義GDP的年增長是4.5%,實質GDP增長2.8%,但開支增加則是5.3%。因此,結構性財赤會在2021/2022年度出現,財政儲備則會在2028/2029年度耗盡。

這份報告是在兩任前的政府寫出來的,不一定符合現任政府的看法,也不一定符合今時今日的經濟現狀。

不過,明眼人可以看出,財赤的確大概在2021/2022年度出現了,至於究竟是不是「結構性」,則有待詮釋。

當然,如果這的確是結構性赤字,按照推算,財政儲備是會在2028/2029年度耗盡。然而,如果照陳茂波的看法,這是周期性赤字,那麼,熊市完結,牛市再臨時,財赤便會消失,按照歷史,甚至會出現巨額盈餘,那就根本不用怕。

adblk7

在前述的小組成立後的10年,政府支出的增幅高達75%,收入的增幅只有41%,也一如小組的所料,增幅最多的範疇正是福利、教育和醫療。

也許是因為現政府對於赤字的斷症是周期性,而非結構性,因此也樂觀地認為不用去積極處理,只須擺爛,赤字便會隨著時間,自然解決。

不消說,小市民對於經濟現況及未來的掌握不足,面對政府的擺爛態度,難免擔心。畢竟,到了2028/2029年度,相信大部分今日當權的高級官員,應已退休下台,也正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那名句:「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Apres moi, le del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