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乘坐客機出境外遊或返港,會否也跟我一樣,總是來去匆匆?出境前極其量抽半個小時,在航空公司貴賓室吃點東西停留片刻,回程返港更是匆忙拾取行李歸心似箭?
但是,大家有否曾經想過,為何我們每次出境,由寄存行李到海關,到時快速無比暢通無阻,
每次返港時,行李總是能夠「迅速送出」,旅客出境或在香港轉機,行李總是迅速準確送抵。有別其他國際機場,若果要轉機或者遇上天氣不穩定,遺失行李已是司空見慣?
這一切背後,正是香港國際機場多年前引入的RFID行李識別系統,原來我們出境時,行李標籤內藏RFID識別碼,再配合傳統的Barcode系統,讓機場行李處理效率在全球名列前茅,並為未來智慧機場奠定了基礎。
筆者上星期又入了機場,拍攝由我主持的財經訪談節目,99台 ViuTV《智富通 – 有「几」可「成」》,訪問機管局機場運行執行總監姚兆聰,深入了解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及智慧機場發展。而我更是第一次進入機場禁區,到訪好像太空總署機場總控制室,以及深入「地底」參觀出境大堂地牢的行李輸送系統。
自去年11月28日啟用以來,三跑道系統運行保持順暢,聖誕節及農曆新年旅遊高峰期,客運量和飛機起降量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其中北跑道主要用於降落,中跑道則負責起飛,南跑道則混合使用,負責升降。這樣安排不但提高運行效率,更為機場提供更多運力,以應對未來十年預計每年1.2億人次客運量和1,000萬公噸貨運需求。
根據計劃,三跑道系統在未來十年內,將提升至每小時航班起降量最高102架次。機場中央控制中心好比香港國際機場「大腦」,配備超過30個系統,24小時全方位監控和管理機場各方面的即時運作,包括跑道、停機坪、航班準點率、行李運送等,不僅提升運作效率,還能在遇到突發事故時,迅速啟動緊急應變措施,時刻確保機場運作安全性和穩定性。
此外,機管局還大規模應用無人駕駛系統,提高運作效率並緩解人手不足的問題,自2019年起,香港國際機場已成為全球首個在禁區內大規模應用自動駕駛車輛的機場。至今,這些無人駕駛車輛的行駛距離已超過170萬公里,相當於環繞地球約42次。目前,機場內已運行超過60輛無人駕駛車輛,包括拖運行李的無人駕駛拖車、巡邏禁區的無人駕駛巡邏車,以及接載員工的無人駕駛巴士。未來,機場計劃建設全港首個公共自動駕駛運輸系統,將使旅客在專用道路上快速穿梭,提升出行便利性。
無人駕駛車輛的應用使得機場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仍能保持高效運作,比如在颱風或雷暴期間,無人駕駛拖車仍能持續運送行李和貨物,確保運作不受影響。
無人駕駛車輛安全性更是毋庸置疑,車輛配備先進技術,例如光學雷達和全球定位系統,能在運行過程中實時感知周圍環境,對潛在的障礙物迅速做出反應,顯著降低運行過程中事故風險。自從引入無人駕駛技術以來,機場並未發生因其系統故障而導致的任何安全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機場運營模式的持續演變,香港國際機場正逐步邁向智慧化的未來。三跑道系統和無人駕駛技術的結合,不僅提升了機場的運作效率,還為旅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出行體驗。隨著更多創新技術的引入,香港國際機場將繼續在全球航空業樹立標杆,成為智慧機場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