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成因林林總總,但較少人知道的是,原來部分青光眼個案亦會伴隨頭痛症狀。眼科專科醫生何俊浩指,早期青光眼大多沒有明顯症狀,直至眼壓上升至30至40mmHg,甚至更高(正常為10至21mmHg),便可能引致頭痛。患者或會先到腦神經科、內科或急症室求診,直至出現視力模糊或其他眼科症狀,才驚覺與眼睛有關。
很多人以為青光眼只會出現於較年長的人身上,但其實任何年齡人士亦有可能患上青光眼, 40歲以上則屬較高危一族。何俊浩表示,「近年愈來愈多人確診青光眼,除了於一般身體檢查時發現,亦有不少人在矯視手術前的檢查找出問題。」全港有大約3至4%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青光眼,而每4個失明人士當中,便有一個因為青光眼而起,可見此病絕對不容忽視。
單眼病變難察覺
青光眼的主要成因是眼壓上升,令視覺神經纖維受損及萎縮,形成視力下降及視野收窄。「青光眼初期未必有明顯症狀,當其中一隻眼睛發生病變,患者未必容易察覺,因此較易被忽略。但隨著眼壓愈來愈高,患者可能開始感覺頭痛、看見光源會出現彩虹圈、視力模糊及外圍視野收窄等。」何俊浩解釋,由青光眼引起的頭痛與一般頭痛有分別,前者一般出現於眼眶附近,有時痛楚亦會蔓延至其他部位。如病情繼續惡化,患者外圍視野會逐漸收縮,無法看清楚旁邊景物,甚至開始出現盲點,嚴重影響視力,身心健康亦大受影響。
類固醇可增眼壓
一旦確診青光眼,一般會透過處方眼藥水,調低眼壓至目標水平以延緩病情。患者亦可透過傳統外科手術或激光微創治療來減低眼壓。何俊浩提醒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如戒掉吸煙習慣,「同時勿亂用眼藥水,因市面上有些眼藥水或含有類固醇,導致眼壓增加。有些濕疹的患者或需使用類固醇藥膏,塗抹眼部附近位置時也要特別注意;有風濕病例如類風濕關節炎或紅斑狼瘡症等患者,使用類固醇藥物時也要徵詢醫生意見。」
定期全面檢查眼睛
何俊浩建議市民於40歲後開始接受全面的眼科檢查,再按醫生建議作覆檢。如有家族病史或直系親屬患有青光眼,更建議提早於30歲起作全面眼科檢查,「至於近視達400度或以上人士,患青光眼的風險比沒有近視的人高4倍,同樣要提高警覺。」而眼部曾受創傷、患過虹膜炎、三高尤其是高血壓及嚴重糖尿病的患者,或患有睡眠窒息症人士,也是青光眼高危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