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立明確的治療目標,有助醫患合作,攜手改善病情。近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經常會提到「病情緩解」的概念,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陳昭慧醫生解釋,「病情緩解」指病情活躍程度受控,有助改善臨床結果和生活質量。其中一項評估病情活躍程度工具就是28關節疾病活躍指數(DAS28)。28關節疾病活躍指數綜合關節腫痛數目、抽血報告的指數,和病者主觀性整體評估來得出分數;倘若分數達2.6分或以下,即代表病情緩解的情況。醫患及家屬亦可以加強交流,密切監察病情發展。
陳醫生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透過藥物控制,通常在服用藥物後觀察三個月內有否改善,目標在六個月內達到病情緩解。如果在三至六個月內,仍然未能夠達到病情改善,便會與患者商討轉藥或者加藥。
新式藥物針對發炎因子作治療
隨着近年藥物發展,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新式藥物針對某個發炎因子,並綜合傳統藥物使用,能夠更快達到病情緩解,比單獨使用傳統藥物效果更佳。
現時一線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會使用傳統藥物,包括:甲氨蝶呤、磺胺、來氟米特及羥氯喹等;新式藥物則可分為生物製劑以及口服JAK抑制劑。陳醫生指出,生物製劑是針對患者相應的發炎因子再處方相關療程,例如抗腫瘤壞死因子(anti-TNF)、抗白介素17(IL-17)等;而口服JAK抑制劑則針對JAK信號通路。
服藥期間需要定期抽血檢查
但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免疫系統疾病,不論服用傳統抑或新式的藥物都可能會影響身體和免疫系統。陳醫生指出,患者在使用不同藥物期間都需要定期抽血,留意肝、腎、血球、發炎指數;另外,亦會事先為患者檢查隱性的長期病患。
加強教育 密切監察病情
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外,患者認識自己的病情亦十分重要,包括了解發炎的病徵、最常影響的關節、了解不同的治療方案等,以及早求醫,並與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的藥物治療。
陳醫生指出,DAS28是其中一個評估工具,需要綜合抽血報告才得出相關評分。亦有其他評估工具,例如CDAI(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不過,不論使用任何一種評估工具都需要視乎經驗,以觀察關節腫痛的情況。因此,在複診時亦都會加強患者教育,讓患者更掌握自己病情發展。
*備注︰陳昭慧醫生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檢測及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