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病從口入,只顧口腹之慾,多吃油膩煎炸,隨時令膽固醇超標。逆向思考,若然吃得健康,是否有利膽固醇控制?心臟科專科醫生稱,飲食是管理膽固醇的重要一環,並講解如何吃得精明。
飲食助控膽固醇
心臟科專科醫生翁思宇醫生表示,要從飲食中降低膽固醇,首先應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因為兩者都會刺激肝臟製造更多膽固醇。「飽和脂肪多為動物脂肪,例如肥肉、牛油、全脂奶類製品,反式脂肪則是酥皮、曲奇、含人造牛油食品等。」另外,市民也應減少食用高膽固醇食物,如內臟、貝殼類海鮮、蛋黃等等。
近年愈來愈多人談論「超級食物」,它們又能否協助控制膽固醇?翁醫生解釋,超級食物通常熱量較低,並且含有某些有益健康的成分,市民可用來取代不健康的食品。能夠針對膽固醇的超級食物,通常含有以下幾類成分:
成分 | 好處 | 食物例子 |
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 | 降低「壞」膽固醇、稀釋血液濃度 | 果仁、橄欖油 |
水溶性纖維 | 減少腸道吸收膽固醇 | 全穀物,如燕麥、藜麥 |
奧米加-3脂肪酸 | 提升「好」膽固醇、減低三酸甘油脂 | 三文魚、鱈魚、奇亞籽、亞麻籽 |
異黃酮素 | 降低「壞」膽固醇 | 黃豆及其製品、鷹嘴豆 |
飲食調節未必夠
翁醫生指出,雖然膽固醇水平和飲食習慣相關,但單靠飲食調節未必足夠。「心血管病患者,包括心肌梗塞、中風,或未出現血管病,但有糖尿病、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等高風險因素的人士,他們的膽固醇指標比一般人更為嚴格,大多需要配合藥物治療才能達標。至於膽固醇『擲界』人士,如評估顯示十年內心血管病風險較高,也建議使用藥物。」
本港常用降膽固醇藥物分為三類,當中他汀類藥物多用於一線治療,可減少肝臟製造「壞」膽固醇,並且穩定血管中的膽固醇斑塊,減低急性發作風險。若患者需要進一步降低膽固醇,可能加上口服膽固醇吸收抑制劑或針藥PCSK9抑制劑。
翁醫生特別提醒,膽固醇高低「無樣睇」,市民應因應個別風險,定期檢驗膽固醇水平。正如39歲的張先生(化名),飲食節制、經常運動、體型健碩,是大眾眼中的「健康人士」,但一次偶然檢查中,他發現自己的「壞」膽固醇竟達5.7 mmol/L(一般人理想水平為2.6 mmol/L)。幸而在藥物輔助下,他的膽固醇數值回復正常。以上個案能及早發現問題,在血管產生病變前介入,防患於未然,可謂幸運。
備註: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