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大研究|DNA端粒長度 預測糖尿病患者腎功衰退
二型糖尿病是導致末期腎衰竭的主要原因,醫學界一直尋找方法,希望可及早找出較高風險的糖尿病患者,及早作出干預,減緩病情惡化。中大醫學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團隊,聯同悉尼大學和西悉尼大學合作研究,發現一種DNA特性可作為預測功能。
跟進4,085名患者
研究人員跟進4,085名二型糖尿病患者長達14年,發現併發末期腎衰竭患者,其白血球DNA的基線「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相比沒有末期腎衰竭的患者為短。前者長度為4.2單位,而後者為4.7單位。
研究同時發現,「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每縮短一個單位,出現末期腎衰竭風險上升20%。此外,基線「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較短的患者,腎功能以每年超過4%的速度下跌,比正常人每年1%快得多。

約半數末期腎衰竭患者,是由於糖尿病而引致。
及早干預防惡化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學術)馬青雲教授表示,「研究結果表明可透過DNA端粒長度作為生物標記,識別具末期腎衰竭或腎功能急劇衰退的二型糖糖病患者,繼而作個人化和較高強度的治療,以減慢腎衰竭的速度,避免末期腎衰竭。」

研究有助預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誰屬較高風險會使腎功能急速衰退,而及早作出干預。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教授(前左),和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學術)馬青雲教授(前右)及其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