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10-31 04:30:42
日報

乙型肝炎 可致骨、腎共病

分享:
乙型肝炎 可致骨、腎共病

乙型肝炎 可致骨、腎共病

本港約有8%的人口是乙型肝炎(乙肝)帶病毒者,可能在日後患上慢性乙肝,再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此外,乙肝患者同時患上其他共病的風險較高,醫生處方乙肝藥物的同時,必須留意共病的情況,需要時轉換藥物;患者亦可主動告知醫生相關病史。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蕭嘉輝表示,佔本港8%人口的乙肝帶病毒者,估計當中至少有一半仍未被發現,他們可能沒捐血或做體檢,所以一直不知道自己帶有乙肝病毒。「現時乙肝也有很方便和準確的快測,快測呈陽性的話可再接受進一步檢查確定。」

adblk6
乙型肝炎 可致骨、腎共病

乙肝患者須檢查骨質密度和腎功能等,以便醫生檢視治療方案。

須定時監察

經常有病人問,確診乙肝之後是否一定要食藥呢?蕭嘉輝指出,「其實並不一定,服藥與否視乎個別病人的情況而定。但要留意,即使毋須食藥,乙肝帶病毒者也需要定期驗血及接受造影檢查,監察肝臟的情況以及病毒的活躍程度,有需要時開始以藥物控制病情。」同樣地,服藥控制病情的乙肝病人,也需要定期檢查,一來監察肝臟,二來可讓醫生掌握「共病」情況。

或致腎小球發炎

共病的意思是,在主要診斷的病症以外,病人同時患有早已存在、且會對主要診斷的病症產生影響的長期疾病。而本港大學有研究顯示,過去十多年間,乙肝共病的情況有所增加,最常見的共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腎病、骨質疏鬆症等。

蕭嘉輝續指,「以腎病為例,乙肝病毒會影響腎功能,可能導致腎小球發炎。若乙肝患者同時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長遠甚至有可能引致慢性腎衰竭。」乙肝和共病會互相影響,因此乙肝帶病毒者在服藥期間,必須檢查包括腎功能及骨質密度等,讓醫生檢視治療方案及藥物的選擇,需要時可轉換藥物。
 

adblk7
adblk8
乙型肝炎 可致骨、腎共病

蕭嘉輝指乙肝病毒可影響腎功能,導致腎小球發炎。

減共病影響

蕭嘉輝稱,乙肝口服藥已使用多年,「傳統口服藥在服用一段時間後有可能出現抗藥性。幸好,近幾年已有較先進的磷丙替諾福韋(TAF),抑制乙肝病毒的效果理想,至今未發現抗藥性,是國際指引推薦的一線藥物。而且對腎功能和骨質的影響較少,適合大部分的乙肝病人使用。而本身已患有三高、腎病或骨質疏鬆症等共病的乙肝病人,亦建議轉用TAF。」

現時美國及歐洲針對乙肝口服藥均有用藥指引。在美國,腎功能受損而未有需要洗腎,有骨質疏鬆的乙肝病人,建議服用TAF。而在歐洲,只要病人達60歲以上、患有骨質疏鬆症或腎臟有早期受損跡象的乙肝病人,也建議服用TAF,以防止腎功能或骨質進一步變差。

adblk9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