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3-05-08 04:29:58
日報

以藝術提升年輕人精神健康

分享:
以藝術提升年輕人精神健康

以藝術提升年輕人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

多達75%精神健康問題會在24歲前開始出現。

曾有報告指香港接近七成大學生出現抑鬱症症狀,可是大眾對於精神健康有所誤解,甚或出現污名化。由於多達75%精神健康問題會在24歲前開始出現,為高危年輕人提供協助是最有效預防精神健康問題的方法。「陪我講」便與M+合作推廣一系列藝術活動,鼓勵年輕人有需要時尋求適當支援。

 

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醫生李榮森、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床心理學家何宗偉

何宗偉(左)及李榮森(右)。

衛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醫生李榮森表示,有些人誤以為沒有精神疾患便是精神健康,「其實精神健康包括很多元素,如個人自主性、能夠適應正常生活壓力、發揮潛能、妥善學習與工作、享有良好人際關係,並能貢獻社會等。即使患有精神疾病,當事人經過專業診治和協助,症狀穩定受控,也可繼續發展學業和事業,融入社交生活而感到滿足,在其他層面上擁有精神健康。」

年輕時期出現徵狀

世界衛生組織指,全球10至19歲人群中,七分一人有精神健康方面的困難。兒童及青少年在成長時期面對家庭、學業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壓力,而常見的精神疾患(如焦慮、抑鬱、思覺失調等)亦很多時在年輕時期出現徵狀。衛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床心理學家何宗偉指,「我們須讓年輕人以自助的方法促進精神健康,例如實踐健康生活模式、適當處理壓力、培養興趣、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以及留意和發掘生活中的美好時刻。」

或自我污名化

有人認為受精神困擾人士是暴力、失控、怪異或不可靠等,但這實屬污名化。何宗偉續指,「這些負面標籤或令人害怕和隱瞞精神困擾,不敢求助令問題惡化;甚至不知不覺地自我污名化,貶低自己,更難復元和融入社會。」年輕人應留意精神健康的警號,若出現徵狀如持續的情緒困擾、失眠、失去興趣,甚至有傷害自己的想法等,應盡快告訴自己信任的成年人,或尋求醫護人員的協助。

adblk6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徐霆佳

徐霆佳認為表達藝術治療有助促使年輕人心、身、靈健康成長。

表達藝術治療減壓

對於受情緒困擾的年輕人而言,把個人的情感透過言語說出來並非易事。此時可嘗試表達藝術治療——一種融合視覺藝術、音樂、戲劇、舞動及文字創作等多元藝術媒介的心理治療介入模式。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徐霆佳認為,「表達藝術治療讓他們以非語言的方式表達情感,在創作過程中將某些事件帶來的情緒抽離,並將想法、感受及情緒等『外化』,透過與作品的溝通過程中獲得啟發和內省,從而增加自我認知、緩減壓力和情緒。」

M+教學及參與策展人梁之之

梁之之希望可透過藝術的力量,提升年輕人的精神健康。

培養自我療愈力量

「陪我講 Shall We Talk」與M+合作,向本地大專院校學生提供共10,000張「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門票,並設表達藝術治療體驗工作坊等。M+教學及參與策展人梁之之表示,「希望學生可從草間彌生的藝術創作和人生經歷中得到啟發,面對挑戰和困難不逃避,願意表達個人感受和情緒,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逆境,透過藝術發揮創意和發現自我,培養自我療愈的力量。」

adblk7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