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吸煙、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或職業性有害物質,引致呼吸道發炎、氣道收窄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患者不時氣喘、咳嗽痰多、甚至呼吸困難,往往最渴望減少發作,好好地吸氣呼氣,出外活動有氣有力。能夠直接且迅速紓緩呼吸困難的「吸入式藥物」,雖然是患者的好幫手,但也要正確使用,才能夠吸入充足的藥量,達致應有療效。有患者在呼吸科專科護士糾正吸入技巧後,病情明顯改善,有氣復工之餘,更毋懼十號風球的氣壓轉變,生活質素得以提升。
呼吸科專科護士陳佩芬解釋,使用吸入式藥物是常見的慢阻肺病治療方案:「吸入式藥物經氣管直接吸進肺部,直達支氣管深處發揮作用,因此相比口服藥物,更加有效、直接和快捷,去紓緩呼吸道的徵狀,對其他器官產生的副作用亦較少。」
氣管舒張劑 救急兼紓緩
吸入式藥物分兩大類,第一類是吸入式的氣管舒張劑,第二類是吸入式類固醇。其中氣管舒張劑分為短效及長效兩種,短效主攻救急,對付急性發作並短暫紓緩急性氣喘,藥效一般維持四至六小時,病人需隨身攜帶應付不時之需。長效舒張劑則以預防和控制病情為主,能夠較長時間舒張氣管,以及預防氣管收窄。
至於吸入式類固醇,主要用於治療病情較嚴重、經常發作或入院、和嗜酸性白血球較高的慢阻肺病患者,減低呼吸道的炎症反應。處方吸入式藥物時,醫生會按照病情、風險,以及病人本身的吸藥能力等,為病人選擇最合適的藥物。
陳護士說,吸藥方法正確,病人才能吸到足夠的藥量,有望減少徵狀、預防發作、改善肺功能,繼而減少入院次數,並提升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告別氣喘無力躲在家中的灰暗日子。因此,使用不同吸入裝置吸入藥物,以及掌握吸入技巧,確保吸入藥量充足,更為重要。
認識吸入器 呼吸閉氣三步曲
吸入裝置主要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壓縮型吸入器,細小輕巧易於攜帶,用前必須上下充分搖勻藥物,病人亦需掌握按壓和吸氣同步的技巧,講求手口協調,配合儲霧器使用能方便患者吸入藥物,並提高吸入的藥量。第二種是輕霧型吸入器,藥物噴出時呈霧狀,能易於滲透至肺部。如病人吸氣流速能夠慢而穩定,便適合使用壓縮型和輕霧型的吸入器。
第三種是乾粉型吸入器,藥物是乾粉的形態,雖然毋須講究手口協調,但患者切記勿對著吸嘴呼氣弄濕乾粉,如病人吸氣流速能夠快而深,便適合使用乾粉型吸入器。
可見各式吸入裝置,對應不同的吸入方法流速,慢阻肺病綜合模式護士診所的呼吸科護士,正好擔任指導患者掌握正確吸入技巧的角色。護士會教授病人吸入三步曲:呼氣、吸氣及閉氣,首先緩慢地呼氣呼到盡,然後按照不同吸入裝置的吸氣流速吸氣至盡為止,接着盡量閉氣十秒或更長的時間讓藥物慢慢滲透肺部。
呼吸科護士 指導吸入技巧
同時,呼吸科護士亦會使用一些儀器或吸入器示範裝置,定期評估病人的吸藥能力和技巧,並引導病人如何正確地吸入足夠藥量。此外,醫生在覆診時,會檢視病人的徵狀能否紓緩及入院頻率等,也有助了解病人是否有效用藥。
陳護士憶述,曾有約60多歲的初期慢阻肺病男患者,一直以為自己懂得如何使用吸入式藥物,卻難以控制病情,擔心自己已無藥可醫。直至在護士診所接受評估時才發現,他以往用錯吸藥方法,令吸入的藥量大大減低。經指導後,終掌握正確吸入技巧,成功吸進肺部的藥量增加,病情亦隨之改善,繼而順利復工。早前遇上十號風球氣壓轉變,氣管也不再感到辛苦。有見病人正確使用吸入式藥物後能夠回復正常生活,她亦感到欣慰。
陳護士提醒,治療慢阻肺病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及幫助,患者如有疑問,應向其主診醫生或醫護人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