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碼
2024-07-25 07:30:00
日報

健康解碼|認清治療利弊 無懼迎戰子宮內膜癌

分享:
健康解碼|認清治療利弊 無懼迎戰子宮內膜癌

健康解碼|認清治療利弊 無懼迎戰子宮內膜癌

有別於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似乎「名氣」稍遜,但其發病率在本港女士癌症中排行第四,比子宮頸癌高出三位。近年針對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推陳出新,最新發展出的免疫治療成效理想,但部份患者或因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而躊躇不安。有專科醫生提醒,只要充份了解治療的利與弊,平衡當中風險並與醫生作緊密溝通,迎戰子宮內膜癌並不可怕。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文龍醫生解釋,子宮內膜癌所指的是子宮體癌症,常見的早期症狀多為不正常的陰道出血,表現方式可以是經期比平日長、經期之間有不正常出血,一旦有異常出血的情況,女士們就應提高警覺。高風險致病因素包括長者、從未生育、早來經、遲收經、停經後補充雌激素、具家族遺傳史等,女士千萬別等到下腹脹痛才求醫,這多數是腫瘤侵蝕到子宮以外的範圍,才會出現的症狀。

adblk6

如同其他癌症一樣,越早發現,根治率越高,第一期子宮內膜癌可以透過外科手術處理,但很多時候,患者確診的期數並非第一期,有時腫瘤可能已出現淋巴轉移,或已侵蝕子宮壁超過一半的肌肉層,甚至可能出現遠端擴散,如此就需要在手術之外,以化療或其他藥物殺死癌細胞。

 

晚期患者加入免疫治療成效佳

近年除了化療,還加入免疫治療這個新選擇。醫生可透過免疫組化檢測癌細胞的四類蛋白,以及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評估腫瘤的生物標記,以決定是否適用免疫治療。張醫生指,約三成患者的腫瘤具有MMR基因缺失(dMMR)或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代表腫瘤細胞不太懂得修補其異常的DNA,因而對免疫治療的敏感度較高。研究發現,具有dMMR或MSI-H的晚期患者在化療之上加入抗PD-1免疫治療,有助降低腫瘤惡化或死亡風險,推遲復發及延長存活期。

儘管免疫治療對患者的成效理想,但仍不能忽視其潛在的副作用。張醫生明言,任何治療均有機會帶來副作用,最重要的是全面認清治療的成效與副作用,平衡當中利弊後,再作決定。事實上,免疫治療帶來的過敏症候群及副作用比率約有兩成多,但大部份副作用的嚴重程度低,而且屬短暫性質。較常見的為發燒、皮疹、腹瀉等,普遍耐受性較高,同時容易處理。至於其他如過敏性肝炎和過敏性肺炎等內臟過敏反應的整體發病率則少於5%,需要用特別的抗過敏藥物如類固醇等方能處理好。

adblk7

因此,如患者的病情適合選用免疫治療的話,由於可見治療帶來的好處普遍高於副作用帶來的影響,醫生一般會在緊密監察患者治療反應的情況下,建議開展免疫治療。張醫生表示,通常副作用於開始療程後的首兩至三個月內浮現,其後出現的機會就會隨時間過去而降低。當然,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與病情各有不同,適用的治療及其成效和副作用亦有差異,但只要與主診醫生保持緊密溝通,清楚掌握治療的成效與副作用,其實毋需過慮。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文龍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文龍醫生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