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7-12-20 06:00:00

影響治療思覺失調 四成康復者自我標籤

分享:
陳友凱稱本港對病人的標籤情況,較西方國家嚴重。(莊振邦攝)

陳友凱稱本港對病人的標籤情況,較西方國家嚴重。(莊振邦攝)

本港對精神病患者的標籤不止來自外人,即使患者自己亦有自我標籤。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一項調查發現,近四成年輕的思覺失調康復者有自我標籤的情況。有患者更特意放棄病假紙,寧願以年假到醫院覆診,以免僱主得知其病情。有專家指出,坊間對思覺失調的成見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進度,影響工作及社交;負面標籤情況嚴重,呼籲社會正視。


根據統計,在香港每100人至少有2至3人患上思覺失調。即使近年有不少公眾教育活動,糾正一般市民對思覺失調及其他精神病的謬誤,但社會對康復者的偏見和歧視仍未消除。不少康復者也因而難以接納自己,甚至出現自我標籤的負面心理狀況。港大精神醫學系從追蹤136名、年齡介乎15至25歲的思覺失調康復者3年後的調查所得,發現有四成人對病情有一定認識後,仍會有自我標籤情況,包括害怕被他人知道自己曾患上思覺失調等。港大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表示,部分思覺失調患者同時患有抑鬱,而患者病發後延誤診治、發病病徵明顯、曾入院等均會加強負面的自我標籤,從而消極服藥,影響康復。

​​​​​​​他表示,有患者為免僱主得知其病情,覆診時特意放棄申領有薪病假的病假紙,改領到診紙及以年假看病,指出香港的標籤情況比西方國家嚴重,經已響起警號。

adblk6

旁人應多鼓勵接納
患病14年的康復者Sushi(圓圖)表示,自己亦曾經歷過自我標籤的階段,而身邊人的態度對病情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她表示,社會往往會將病人的負面情緒,簡單歸納為「諗埋一邊」、「使乜咁傷心」,會令到病人不敢承認病徵。Sushi以往工作時,僱主曾要求她公餘時間,才前往公立醫院覆診;又曾因需日間覆診,被僱主在工作上刁難,令她知難而退。她指出,明顯的思覺失調病徵如幻聽、妄想等,可以透過藥物控制,但部分隱性病徵,如情緒低落則難以靠藥物改善,而僱主及親友的接納諒解,則是康復者投入生活的支柱。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