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患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中風等的患者,理論上應該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可是最近「心血管病二級預防關注組」一項調查卻發現,患者及照顧者對三高的理想指標並不清楚,健康飲食習慣亦難以維持,增加再病發風險。
心血管病二級預防關注組由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香港病人組織聯盟、香港復康會、新健社、聖雅各福群會及關心您的心組成。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陳藝賢醫生表示,港人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發病率在亞太區位列第二,亦有年輕化趨勢,「更重要的是,研究指出心血管病曾病發的患者中,多達43%患者會在兩年內再病發。」
難維持健康飲食
心血管病二級預防關注組早前向心血管病患者及照顧者作問卷調查,共訪問了551名患者及264名照顧者。受訪者平均在10年前第一次心血管病病發,43%曾腦中風、28%人有冠心病。陳藝賢指,「調查結果發現,多達45%人沒有持續實行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即低鹽油糖、高纖和零反式脂肪飲食、戒煙和每星期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習慣,而當中近半沒有遠離三高食物。他們誤以為有按時用藥便可(51%),也有人感難以持續實行(36%)。」
另一個大問題是八成至接近全部患者和照顧者,未能正確指出理想的三高水平,影響自我管理病情能力。而可減入院風險、增加存活率的復康治療,亦只有56%患者曾參加。
一人患病影響家庭
關於患者和照顧者的壓力,調查也發現六至七成患者對突發事情感不安、感到焦慮、有很多困難未能克服。照顧者方面,幾近九成人常感身心疲累、情緒需要適應。香港復康會專職醫療暨基層醫療服務主管吳玉敏解釋,「心血管病患者病發或致身體殘疾而未能工作或學習,家人或需棄工作及學業照顧患者,影響整個家庭。若再病發,情況或會更差,患者和照顧者的壓力將更大。再者,多達六成照顧者是『以老護老』,自己的體力、健康狀況或帶來更大照顧壓力。」
增撥資源加強復康
針對心血管病的二級預防,陳藝賢認為患者應加強自我管理,減低再發病的風險,醫護人員亦應想辦法引發患者維持良好習慣的動力;另外,政府雖已訂立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目標,但預防再病發的著墨較少,期望政府可再進一步,加強二級預防、復康方面,並讓市民提升關注度。吳玉敏亦希望政府可增撥資源,加強與社區復康合作,讓更多患者可積極參與復康治療;並增加對照顧者的支援,如增加緊急託管和上門照顧的服務名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