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08-04 04:30:00
日報

深度緩解潰瘍性結腸炎 避免切腸

分享:

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會經常腹痛、腹瀉,嚴重影響生活,如發炎致穿腸,或須做手術切除大腸。幸而近年生物製劑出現,有助嚴重患者深度緩解,腸道黏膜愈合。惟藥費昂貴,甚至有患者因而對治療卻步;香港結長友會期望可有更多資助計劃,或降低資助門檻,讓患者及早接受適切治療。

香港炎症性腸病學會委員暨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強表示,UC的成因是免疫系統失衡,對大腸作出攻擊,導致發炎和潰爛,而且會反覆發作,情況時好時壞,「患者會有腹痛、腹瀉、大便帶血和黏液、發燒等徵狀,亦可能引發貧血、毒性巨結腸症或大腸癌等併發症。」
 

由1985年至2014年,UC發病率上升了16倍,或與都市化生活及西化飲食模式有關。

由1985年至2014年,UC發病率上升了16倍,或與都市化生活及西化飲食模式有關。

病情反覆
潰瘍性結腸炎因應大便頻率、出血情況及內視鏡可見的潰瘍程度作分級,不過近半患者病情並不樂觀,梁偉強解釋,「他們大部分情況反覆,時好時壞,但亦有少數人病情一直維持在較活躍的程度,或者由輕微情況惡化至高活躍性。有研究發現近半患者一生中要住院一次以上;亦有約四分一患者一年要住院兩次;10年至20年的結腸切除風險有4%至7%,這無論對醫療成本和病人生活的影響亦相當大。」
 

目標黏膜愈合
以往治療UC會使用抗炎藥物或免疫調節藥物,如發炎太嚴重或者用藥無效,就需要切除大腸,用迴腸製作儲存糞便的地方,或者以造口排便,並非最理想的治療方案。近年出現的生物製劑,由於針對發炎因子,能夠阻斷炎症反應之外也可減少副作用。梁偉強補充,「治療上也更易達致『深度緩解』,即除了改善腹痛、腹瀉及大便帶血徵狀的『臨床緩解』外,腸道黏膜也可愈合,減低將來出現併發症、需要切腸及復發的風險。建議患者可多與醫生溝通,共同參與治療決定。」

adblk6
(左起)袁文超、梁偉強及蔡紹賢。

(左起)袁文超、梁偉強及蔡紹賢。

藥費負擔重
然而生物製劑比較昂貴,中度至重症患者每年須約10萬元藥費,加上或須長期使用,未必人人可負擔。香港結長友會副主席蔡紹賢指,「相關藥物用於UC,在醫管局藥物名冊屬專用藥物,嚴重患者在專科醫生持別授權下方可用作誘導治療,只包含一個多月的療程。若要作維持治療便須自費,或者申請撒瑪利亞基金,不過門檻很高,須為『嚴重活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並通過入息審查才可,資助亦未必是全費。曾接觸過一些病友因而放棄治療,甚至無奈選擇切腸。」


期望更多資助
香港結長友會主席袁文超希望將來會有更多資助計劃出現,而現有的計劃也可降低資助門檻,「讓更多有需要的患者得到適切治療,減低因病情惡化帶來的影響,可以如正常人一樣享受生活。」

醫管局回應指,會繼續密切留意不同藥物的臨床醫療和科研實證,並聽取病人團體的意見和建議,檢討藥物名冊和安全網的資助範圍及臨床治療準則。而就UC維持治療,撒瑪利亞基金於2019年至2021年共批出12宗申請個案,資助金額總數約80萬元。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