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2021-02-01 18:00:00

【健康快訊】大腸癌知多D 勿因恐懼耽誤治療

分享:

樂觀面對病情和接受適切治療是病情管理的不二法則,惟要患者一時之間接受患大腸癌的事實著實不易,加上現今網絡發達,部份患者在網上得到的資訊可能會令他們對疾病和治療有所誤解,以致抗拒治療。現時醫學昌明,早期大腸癌的治癒率相當高,但一旦延誤診治,治癒率隨即下降,因此及早求醫才是上策。內科腫瘤科專科黃曉恩醫生指出:「當大便形態改變、甚至帶血,或出現乏力、氣促、食慾不振、消瘦或疼痛等,小心有機會是大腸癌的先兆。如出現病徵,應及早求醫。而50歲以上人士屬高危,應接受大腸癌篩查。至於有家族病患史或其他高風險因素人士,更須提早進行篩查。」

adblk6

因應期數選擇治療 勿因過份恐懼而諱疾忌醫
視乎癌症期數,治療方案亦有分別。黃醫生表示,大腸癌早期患者可考慮透過手術根治,但如已屬較後期的直腸腫瘤,則可以先使用化療或放射治療縮細腫瘤,再以手術切除,至於其他大腸腫瘤亦可在術後配合輔助治療以助減低復發率。惟當癌症已惡化至第4期,即癌細胞已轉移,患者需考慮化療等全身性治療,以藥物消滅已擴散至不同器官的癌細胞,而在某些合適情況下,患者亦可考慮標靶藥物或免疫治療等方案。

眾多治療當中,化療屬較常見的治療方案,但部份患者因對化療有誤解而心存恐懼,誤把化療與脫髮或嘔吐等症狀劃上等號,以致猶豫應否接受治療。萬一患者因此錯過治療黃金期,病情一旦惡化,將會影響癌症的治癒率。

不適只屬暫時性 輔助治療助紓緩不適
黃醫生表示:「有些病友聽說化療會引起副作用,但會否出現不適是因人而異的,一般來說患者不會有太大不適,亦不會影響自理能力。」針對有機會出現的不適,如骨髓抑制、脫髮、痾嘔或生痱滋等,現時已有不少紓緩方案,例如白血球較低的患者可注射白血球針,出現痾嘔的患者可使用止嘔和止瀉藥等。對於食慾不振的患者,營養師可透過調整飲食,確保患者有充足營養對抗病魔。黃醫生提醒:「大部份化療伴隨而來的不適都是暫時性的,如果因逃避而耽誤治療,癌症一旦惡化,反而得不償失。」

adblk7

黃醫生分享,曾有50多歲的晚期大腸癌患者,出現消瘦及肚痛等病徵,大便亦伴有黏液。由於腫瘤較「惡」,患者需接受較進取的治療,結合3種化療藥及使用標靶藥物。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只在首幾天出現肚瀉,醫生按其身體狀況調校藥物劑量,並配以止痾藥等以避免脫水。患者已完成了12個化療療程,現時病情受控,亦回復昔日食慾,體重隨之回升7至8公斤。

內科腫瘤科專科黃曉恩醫生

內科腫瘤科專科黃曉恩醫生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