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不斷進步,其中一個方向是原本用於晚期癌症的治療,提早在中期,甚至早期應用,期望更有效對付腫瘤,肺癌的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也不例外。可是較早期的患者往往得不到「安全網」的經濟援助,令他們未必可接受到最適切的治療。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鄭志堅表示,過往肺癌予人的印象是由吸煙引起,沒有吸煙便不會患病,「其實近年約有半數肺癌個案與吸煙無關,其他風險因素包括空氣污染、油煙、長期接觸致癌物、患有慢阻肺病或肺結核,家族病史等。例如EGFR基因變異肺癌有不少非吸煙者、較年輕及女性患上。」
四成早期患者復發
傳統上早期肺癌主要經外科手術切除根治,按需要於術前術後加入化療或電療;未能做手術者則須同時接受電療和化療,按情況加入免疫治療。近年治療方向開始改變,建議所有肺癌個案都做基因檢測,找出有否基因變異,除有助找出合適的治療方案,也可預計患者接受治療後的痊愈機會、復發風險等。早期患者接受傳統治療,多達四成人復發;而復發未必再次於肺部出現腫瘤,或轉移到腦、骨骼或肝臟等。
延長無疾病存活期
事實上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已可應用在早期肺癌,作為手術後的輔助治療,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療效,減低復發風險。鄭志堅引述研究指出,「輔助性標靶治療相比安慰劑,能將5年整體存活率提升10個百分點至88%;無疾病存活期中位數延長至65.8個月(安慰劑只有28.1個月);而中樞神經無疾病存活期方面,使用標靶治療也比安慰劑改善76%,減低腦部受影響的風險。」使用免疫治療的話,無疾病存活期相對安慰劑亦有34%改善。
資助早期用藥減整體治療成本
雖然提早使用標靶或免疫治療對患者有好處,但此用藥方式並未納入藥物名冊,更非資助範圍。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認為,早期患者配合標靶治療可大減73%復發風險,同時節省了往後惡化為晚期肺癌的治療成本,包括藥費、住院時間等醫療負擔,對整體社會都有好處,建議推動早期肺癌政策。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補充,施政報告提出簡化香港引入新藥程序,有望推出半年內已可在港使用,惟仍需加快納入安全網的速度,並建議以早期肺癌作為試點,制訂長遠癌症治療略。
患者經濟困難大
病友組織「同路人同盟」向肺癌病友作出調查,主席陳偉傑表示所有受訪者都對自費藥物費用感到擔憂,「73%受訪者預計須使用一半或以上積蓄作治療,近半數人亦因藥費高昂而使用次選治療方案,甚至四成人曾向他人借錢治療續命。」同路人同盟期望政府可以加快入藥並更新早期肺癌治療指引,使病友有更多治療選擇,同時希望政府資助肺癌篩查,讓病人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