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來的轉季之際,高溫悶熱但乾燥的天氣,身體也開始出現各種反應,如頭暈、噁心及昏眩的情況,慢慢更會有喉乾咳嗽、皮乾眼澀,甚至大便乾硬等。這或與身體的元氣不足而引起秋燥,未能適應氣候變化所致,而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透過運動鍛煉身體,從而增強體質以提高抗病能力。
注重養陰
身體出現秋燥症狀時,別以多喝水就可以解燥,因為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亦即秋冬之際則陰虛於內,內在陰液不足,外在環境又多燥氣,身體容易產生乾燥症狀,所以這時要重於養陰。
艾灸取代刮莎
與此同時,入秋後早晚溫差變大,很多人的關節會有怕冷、怕風或疼痛等表現,於是在夏天會用拔罐及刮痧等方式去除寒氣,但這時則不宜做刮痧及拔罐,否則毛孔開泄可令寒氣入內,造成永久性關節疼痛,改用艾灸及拔火罐會較為合適。
多吃白色食物
至於飲食方面,五行對應自然節氣而言,秋養肺可多吃白色食物,如白蘿蔔、菇類、雪耳、百合、雪梨、洋葱、薏仁、淮山及蓮子等,可生津潤肺、滋陰養胃,幫助預防及緩解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