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病變、白內障和青光眼是全球三大致盲眼疾,可是香港大學最新發表的研究卻發現長者對老年黃斑病變認知不足。香港眼科學會會長葉佩珮醫生估計香港約有50萬人患有此症,建議長者應定期接受眼科醫生視力檢查,及早發現問題。
黃斑點是視網膜中感光細胞最密集的部分,負責中心視力、辨認顏色、看細微事物如穿針孔等。老年黃斑病變早期病徵不明顯,只有顏色辨別能力和影像對比度減低,因此患者易以為「年紀大」所致。今年88歲的藝人胡楓也一樣,3年前忽視了視力模糊問題,出現了中期病徵,看景物會變形、直線會變曲,確診後須定期覆診和檢查。香港眼科學會會董黃禮文醫生指出,若到晚期中央視力會出現黑影,大大影響日常生活,「研究指患者日常購物較正常人困難8倍、使用電話更困難12倍。」
認知不足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眼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焯鴻醫生,引述今年早前港大的「香港視障和失明的患病率及原因」研究,發現有5.2%的50歲以上人士有視障問題,且不能用眼鏡改善,當中老年黃斑病變佔26%為第二大元兇。「另一項『港人對致盲眼疾的認知』研究,發現聽過老年黃斑病變的長者不足一半,而且多達七成長者完全不知道病徵。最令人擔心是或會引致錯過診斷早期眼疾的機會,延誤治療,若出現晚期結疤或永久喪失視力,甚至失明。」
濕性或急劇惡化
老年黃斑病變分乾性(佔九成)和濕性(佔一成),兩者都會造成視力衰退,而濕性患者更有可能在數天內急速惡化。胡楓因今年6月景物彎曲情況加劇,醫生建議展開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治療。現時標準治療為眼球注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黃禮文表示能有效阻止新增血管生長,改善視力,多項研究整合數據顯示,愈早接受治療,治療一年後的視力愈接近正常視力水平。胡楓坦言,「在眼球打針起初也會緊張,但原來會先麻醉,過程比想像中輕鬆。至今打了4針,視力改善,景物不再彎曲,駕駛也沒問題。」
多做自我檢查
要留意老年黃斑病變的治療黃金期為發病首三個月,而且需要定期檢查,因為增生的血管或會反覆出現滲漏,及時持續治療才可有效控病。一項今年發表的研究指,及時接受持續治療的患者與延遲治療的患者相比,前者視覺敏銳度增幅較大,在ETDRS視力表上看到的字母增加了6.4個,而延遲組只有1.2個。
香港眼科學會會董鍾震宇醫生指,「預防老年黃斑病變,就要戒煙、控制心血管病風險因素如三高,以及多吃新鮮綠葉蔬菜和水果。」葉佩珮提醒,「家人可多留意和提點長者多做自我檢查,如用阿姆斯勒方格紙。若黃斑出問題,會影響立體感,如倒茶不準、捉門柄捉不到、行樓梯差錯腳等,要特別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