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曜磐主任指出,肌少症指的是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或低身體功能表現,在老化過程中運動神經退化、蛋白質合成減少、營養供給不足或慢性病等因素而造成。
74歲的張姓老婦不小心跌倒後小腿骨折,家人納悶老婦吃很多保骨健康食品,怎麼還會骨質疏鬆而跌倒骨折?很多人的迷思,以為跌倒骨折就是骨質疏鬆引起的,其實,包含張姓老婦等很多老人家跌倒並非因為骨質疏鬆,而是肌力不足,肌少症才是跌倒的主因,跌倒後因撞擊力大,即使沒有骨質疏鬆照樣骨折。
不只要防骨質疏鬆 也要防肌少症
衛福部彰化醫院家醫科主任廖曜磐表示,骨質疏鬆近幾年在廣泛的討論下,民眾比較有概念,也知道骨質疏鬆是骨頭脆弱,容易稍微一撞就造成骨折,嚴重者甚至失能,相較之下,肌少症在老人家身上也滿常見的,卻常被忽略,成為很多老人家失能的殺手。
長者運動|強化下肢肌力減少跌倒去洗手間落床都有用

民眾知道骨質疏鬆是骨頭脆弱,容易稍微一撞就造成骨折;相較之下,肌少症在老人家身上也滿常見的,卻常被忽略。
大腿肌肉減得最快 雙腿細小要當心
廖曜磐主任指出,肌少症指的是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或低身體功能表現,在老化過程中運動神經退化、蛋白質合成減少、營養供給不足或慢性病等因素而造成。有研究指出,40歲之後,肌肉量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10年減少15%的速度流失,大腿的肌肉減少得更快,可以看到很多年長者雙腿細小,就可能是肌少症。
每天活動30分鐘慎防肌少症

很多年長者雙腿細小,就可能是肌少症。
肌少症常見這些症狀 跌倒、握力差莫輕忽
廖曜磐主任說明,肌少症沒有量化的檢測標準,常見的徵兆如下,在平地行走速度小於每秒鐘0.8公尺,時常跌倒;手握力變差,擰不乾毛巾;覺得四肢無力,難以從椅子上起身;沒有刻意減重但體重減輕。出現上述情況,肌少症恐已悄然上身。
預防肌少症 不是補充蛋白質就可以!均衡飲食和適當運動是關鍵

覺得四肢無力,難以從椅子上起身,是肌少症徵狀之一。
強化營養+運動 減緩肌肉流失、功能退化
年紀愈大愈要「養肌肉」,但要怎麼「養肌肉」?廖曜磐主任分享,營養方面主要是攝取蛋白質,建議年長者每公斤體重每天應攝取1至1.5公克的優質蛋白質,但太多蛋白質可能造成腎臟負擔,應將蛋白質平均分配到3餐上。
此外,運動建議選擇有氧舞蹈、快走等強化肌耐力運動或太極拳、瑜伽等增進身體平衡感的運動,還有研究指出,阻抗性運動是對抗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譬如說舉啞鈴、舉重、捲腹、掌上壓等。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阻抗性運動是對抗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