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3-29 06:00:00

腳痛仲可以跑?

分享:

近年本地掀起一股跑步熱潮,每年均有多個馬拉松或長跑賽事給公眾參與。骨科專科醫生楊旭楠表示,跑步是一種既能促進骨骼健康,又可加強心肺功能的帶氧負重運動。但跑者如操練過度,或忽視熱身和跑後的紓緩運動,很容易在膝蓋、小腿、足踝關節和腳掌位置出現傷患,並引致持續的痛症。
 

楊旭楠認為No pain no gain是錯的概念,如有傷痛應該停止運動。

楊旭楠認為No pain no gain是錯的概念,如有傷痛應該停止運動。

說到跑步者的痛症和傷患,最先想起的位置便是膝蓋,所以常見的傷患,也俗稱為「跑者膝」。楊旭楠表示,「本地跑步者最常見的『跑者膝』情況包括髂脛束症候群,大腿外側過於繃緊,會導致膝蓋外側出現腫脹及疼痛;其次是髕股關節綜合症,痛症集中在前膝,由於大腿軟骨及『菠蘿蓋』過度摩擦引起,尤其當膝蓋關節大幅度屈曲、做重複的屈曲或伸展運動時,痛楚更會加劇。」

adblk6

過勞致小腿疼痛
除了膝蓋,第二個主要出現痛症和傷患的位置是小腿,當中包括內脛壓力症候群和慢性腔室症候群。內脛壓力症候群多源於太過疲勞,使小腿肌肉和骨骼過度勞損,因此疼痛在跑步後尤其嚴重;而慢性腔室症候群在超馬或馬拉松運動員中較常見,成因是持續劇烈運動,令小腿肌肉腔室壓力過大,血液無法順利進入,可出現麻痹及乏力的現象。


慣性拗柴 或致足踝早退化
至於小腿對下的足踝關節以及腳掌,其痛症和傷患也不能忽視。先說足踝關節,可出現踝關節扭傷,俗稱「拗柴」。拗柴後沒好好處理可引致慣性拗柴,最後甚至使踝關節提早退化。至於腳掌部分,足底筋膜炎於跑友身上亦很常見,原因是足底筋膜的長期過勞所致,最常見症狀是久坐後站起或早上落床一刻,腳板底劇痛,步行一段短時間後痛症又會紓緩。壓力性骨折則是骨骼遠超正常負荷而出現裂縫,患者多在第二和第三蹠骨的位置出現持續腳掌疼痛。

adblk7

 

藥物和物理治療
楊旭楠表示如跑步後下肢出現痛楚和傷患,首先應有足夠的休息,如休息後痛楚仍然持續,便應盡快看醫生。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前者主要是服用消炎止痛藥,惟不少患者擔憂傳統藥物會傷胃或出現消化道的不良併發症,因而自行減量或停藥,未能紓緩痛症;使用COX-2抑制劑則可大大減低消化道併發症的風險。至於物理治療,就包括強化關節和肌肉柔軟度等訓練。如果藥物和物理治療都未能有效處理問題,就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adblk8

楊旭楠建議跑步者應於跑步前做適當的熱身運動,此外,亦不能忽略運動後的緩和運動;日常亦可多作一些交叉訓練,避免長期使用同一組肌肉引致勞損,「最重要是量力而為,不要執著於No pain No gain,如有痛楚或不適,必須休息及盡快求醫。」

利用Foam Roller可放鬆腿部不同肌肉,減少肌肉因過於繃緊而引起痛症或勞損的風險。

利用Foam Roller可放鬆腿部不同肌肉,減少肌肉因過於繃緊而引起痛症或勞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