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日常生活中都曾出現過食滯,尤其到了大時大節,大家總不免大吃大喝,很多人在暴飲暴食後會感脘腹脹滿,噯氣不止,甚則因食滯脾胃,脾胃運化功能失司,而導致上吐下瀉!
註冊中醫師陳翠萍表示,「食滯在中醫稱為食積,多是由於飲食不當,損傷脾胃導致。食滯的常見表現有:腹脹,可伴有打嗝噯氣,肛門排氣增加,腹脹在飯後更明顯;厭食,主要表現食慾減退,不思飲食,納呆等;嚴重者或會嘔吐、脹痛,伴有反酸燒心,腸鳴音等。」
小心油膩難消化食物
新年的食物如煎蘿蔔糕、油角、年糕等,煎炸賀年食品一般比較油膩,加上鮑魚、花膠等海味比較難消化,容易引起腸胃不適。陳翠萍教路,「當出現食滯時首先要減食,盡量在平時的飲食中減少分量,不要吃太多,亦可以視乎情況讓自己餓一兩餐;另外,飯後可以一邊站立或散步,一邊搓暖雙手,再於下腹位置順逆時針輕揉約十分鐘,都有助紓緩症狀。」
焦三仙化積滯
除了減食和按摩,較輕微的食滯,也可飲用陳皮泡水加快復原;如果食滯症狀明顯,則可於藥房購買焦三仙。陳翠萍解釋,「焦三仙是三種中藥的合稱,包括焦山楂、焦神曲及焦麥芽。焦三仙常用於飲食積滯導致的腹脹腹痛、噯氣腐臭、多屁、腹瀉、大便氣味如臭雞蛋等情況。做法方面,以焦山楂、焦神曲和焦麥芽各15克,加入300至5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煎煮,煮沸後轉小火煮20分鐘便成,濾去藥渣代茶飲用。」
定時定量七分飽
預防食滯,陳翠萍建議飲食方面要定時定量,每餐約七分飽,速度適中,不應過快,也不可過慢。吃飽後也不宜坐下或睡覺。飯後散步慢行,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另一方面,因為中醫認為每種食物都有偏性,進食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作飲食搭配。如虛寒型的人,不能過度進食寒涼,如生冷凍食、瓜菜湯等;而對於熱性體質的人,要盡量避免進食辛辣食物等。此外,保持心境開朗,多做運動,作息規律,保持良好排便習慣,也可提升脾胃運化功能。
白蘿蔔瘦肉湯
如不想用藥,可試試白蘿蔔瘦肉湯,白蘿蔔能下氣消滯,陳皮能理氣化滯,有助脾胃消化。
材料:白蘿蔔1至2條、陳皮1塊、瘦豬肉適量。
做法:將白蘿蔔切塊,與其他材料一起放進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後轉文火續煲約1至1.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注意:孕婦不宜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