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出現心臟病發、心肌梗塞,第一時間要接受「通波仔」或者「搭橋」手術搶救。而現時適逢假期兼外遊熱門時間,患者可以計劃出遊嗎?心臟科專科醫生張仁宇認為,患者可以去旅行,但需要留意以下事項。
張仁宇表示,患者第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自己身體的狀態,「如果患者本身心肌梗塞情況不太嚴重,理論上通波仔後7天就可以外出。但若心肌梗塞後出現併發症,例如心臟衰竭或者心律不正常,就要視乎情況,一般來說最少要幾星期至一個月後讓身回復才計劃出遊,最好是先諮詢主診醫生。」
避免激烈活動
患者同時要考慮的是外遊目的,如果只是在城市吃喝玩樂會較簡單,但若要去西藏等高地、上山滑雪等就要更謹慎。張仁宇解釋,「高山空氣稀薄或誘發高山症,對身體構成壓力,或引致新的問題;若一定要去的話,就要慢慢上山,例如到海拔一千呎、兩千呎便停一停,再慢慢上去;亦可服用預防高山症的藥物。」到達目的地後,頭兩天避免太多走動,不要做劇烈運動,以免血含氧量太低,增加心臟負荷。「其實這些較刺激行程,建議術後幾個月後,身體狀態恢復、精神更好、更有信心時才慢慢計劃,不急於一時。」
避免身體壓力
提及身體壓力,其實長途旅行、到機場或車站排隊等,都可造成壓力,張仁宇建議首先行程不要計劃得太緊湊,輕鬆出遊,「如果有需要的話,可提早與航空公司聯絡,說明身體有這樣的缺陷,可以特別安排輪椅,或者經過特別需要通道,減少過安檢、排隊時間,盡量減低風險。」另外,到天氣寒冷的地方,周邊血管會收縮而令血壓上升;而呼吸道感染如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都會增加心臟的壓力而誘發心臟病,都是患者外遊時要小心的地方。
帶備足夠藥物
心肌梗塞通波仔之後的幾個月是最關鍵時間,如斷藥可能增加復發風險,因此必須帶齊所有藥物。張仁宇繼指,「不是說去7天旅遊就只帶7天藥,要帶夠兩星期藥,萬一遇上任何狀況如飛機延期、遺失行李等,都有藥可用;此外,藥物必須放手提行李不要寄艙,避免寄失風險。若有針藥更可能要用冰袋保存,並請醫生寫一封信註明是生命攸關的藥物,便可以手提上飛機。」然後是買旅遊保險及帶備主診醫生的聯絡方法,萬一在當地要入院,也可支付醫藥費,以及讓當地醫生與主診醫生溝通了解病情。
須有旅伴陪同
張仁宇認為,患者最好有健康的人陪同外遊,「除了患者心理上較安心之外,萬一健康出現狀況,都有一個照應;因此千萬不要單獨行事,要兩個人一間房,就算在酒店游泳,都要二人一起去。」最後,萬一出現胸口痛、痛到下巴或左手等這些心血管病的早期徵兆,又或心跳亂、頭暈眼花等徵狀,就應該盡快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