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絕症愛滋病其實有得醫?全球第三名愛滋病痊愈者近日在美國出現,今次病例的重要性,是首次利用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愈HIV病毒,較之前所用的骨髓移植容易配對得多,入侵性亦較小。同樣矚目的是,這名患者是全球第一位痊愈的女愛滋病人,加上其混血血統,或意味有關技術可適用於各種族。
臍帶血含豐富的「造血幹細胞」,具有製造所有血球細胞,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能力,而這些細胞與骨髓內的幹細胞類似。《紐約時報》報道,該名中年女病人13年6月驗出HIV病毒,其後以雞尾酒療法控制病情。17年3月,她不幸確診急性骨髓白血病。同年8月移植一名天生對HIV病毒有免疫力捐贈者的臍帶血。在等待造血幹細胞發揮作用的6周內,她另須接受近親輸血,為身體提供暫時免疫力。
參與研究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傳染病專家格萊斯比(Marshall Glesby)形容,近親的輸血就一道橋樑,把女病人身體連接至臍帶血幹細胞「生效」之時,減低移植的危險程度。該名女士在移植後37個月,停止雞尾酒療法,14個月之後,她體內已驗不出HIV病毒及相關抗體。
過去痊愈的兩名患者均為男性並接受骨髓移植,包括「柏林患者」的布朗(Timothy Ray Brown),以及「倫敦患者」卡斯蒂列霍(Adam Castillejo),分別於08及19年宣布治愈。兩男接受移植時,都經歷極大副作用,包括出現「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即捐贈者的細胞攻擊接受者身體。其中布朗險死,卡斯蒂列霍則在移植後一年體重大跌70磅,兼聽覺受損及經歷多種感染。反觀接受臍帶血移植的女士17天後已可出院,且沒出現GVHD。
混血女性個案「在科學上非常重要」
目前全球有近3,800萬名愛滋病帶菌者,報道指儘管逾半是女性,但參與療法研究者以男性佔大多數。加州大學愛滋病專家迪克斯(Steven Deeks)表示,「她(今次痊愈者)是混血兼女性,在科學上非常重要」。臍帶血較骨髓捐贈更易獲得,配對的吻合要求亦較低。以美國為例,捐贈者名冊中大部分是白人,臍帶血移植只需局部吻合的特性,加上今次在混血女性身上取得成功,或意味不同種族及性別的愛滋病人,能用這方法或由此發展的其他技術,重獲新生。